天纵奇才,朱雄英
第九章 大明江湖(旧版)

狐说爸道

军事 |  架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与聂庆童深入交谈足足半个时辰,让朱雄英对大明江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这个老太监果然不像他平时表现的那样平平无奇。

单单是能够做到像他那样留下九个残影的身法,江湖上就屈指可数。

这其中,最厉害的当然是一代宗师张三丰。

天下第一的名头他已经独占一个甲子了。

近三十年来虽然没有一个人再看过他出手,可江湖中人对他武功之高绝没有任何异议。

相反,越来愈多的人将其神化,认为他是唯一一个达到陆地神仙境界的武道强者。

此间,被公认的武道境界,分为三流、二流、一流,先天,大师,在这之上还有虚无缥缈的陆地神仙境。

不过,到底有没有这种境界众说纷纭。

即便很多人觉得张三丰进入到了那个境界,却也没有什么证据证明,更何况张三丰本人从来没有说过他已成陆地神仙。

也因此,武道分五阶,之上是神仙。

一般来说,

练武多年,体内产生气感,便是踏入三流境界;

而后按部就班,壮大气感,在经络中形成内力,并且可以通过武功招式熟练运用到战斗中,这就踏入到二流层次。

而一流高手,则需要把将身体中的奇经八脉、十二正经全部打通,化内力为真气,将真气贯通全身经脉,形成大周天。

至于先天之境,顾名思义,是将后天转化为先天。

这就涉及到精神意志方面的东西了。

这个境界的高手,天人合一,内外相通,以自身武道意志,勾连外界大天地,运转真气生生不息。

老太监聂庆童就是这个境界的高手。

再之后便是大师境。

大师境知名之人,大多是武林各大派创派掌门或年岁愈老的耆宿,皆为一代宗师,故大师境又被称为宗师境。

这一境界聂庆童虽有提及,却语甚不详,更多的涉及到佛道两家的禅机道韵,听起来有些神神叨叨。

也难怪,毕竟老太监也在摸索。

武学境界便是如此划分为五阶,五阶之上的陆地神仙境界,江湖中数百年间已无一人成就。

中原武林中流传的踏入陆地神仙境界的也就那几人。

汉光武建武年间,天师府老祖张道陵,民间称其为张天师,龙虎山势大的时候,一度被奉为道教教主。

东晋炼丹大师葛洪,据说他就是练出一枚金丹,吞下后成就陆地神仙的。

所以两晋吞丹服散才会那般盛行。

至于是真是假,年代久远也只当是个传说罢了。

还有与赵匡胤相赌,赢下华山的陈抟老祖。

上面这几位都是道家的陆地神仙,与之相似的还有几位佛教的大能。

禅宗祖师菩提达摩,天台宗和华严宗共尊为初祖的龙树菩萨,以及北宋年间少林寺藏经阁的扫地神僧。

不过,佛教将这一境界称为肉身佛,也叫阿罗汉境。

除了这几位,

数百年前纵横天下的剑魔,因为神雕大侠的出名而被推崇为陆地神仙境界的高手。

照这么看来,

真正以武夫入道,达到陆地神仙境界的寥寥。

这也难怪。

就连踏入大师境都要参禅悟道,更何况更进一步,估计熟读佛经常诵道藏也不足为奇。

道佛两教也正因为如此才在华夏大地根深蒂固,枝繁叶茂。

好比现在还活着的疑似陆地神仙的张三丰,不也出家当了道士。

而最早有关于陆地神仙这一境界的来源,是先秦时期的列子。

列子才颖逸而性冲澹,曲弥高而思寂寞,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庄子曾在《逍遥游》中说,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列子可以“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这俨然超脱了武林中对于轻功的概念。

且在书中常常提及的“天道运转”“生息盈亏”,皆是对陆地神仙境界的描述或者猜测。

故,列子又被武林中尊为天人,也就是陆地神仙之极境。

当然以上所提到的并不涵盖所有,聂庆童这个老太监就很坚决的认为,

中华神州,地大物博。

其中天才辈出,必然有些闲云野鹤,不喜江湖名声的陆地神仙,隐逸到为人所不知的深山密林中去。

对于这一点,朱雄英也是深以为然。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可以理解。

江湖武林虽然百年没有出过陆地神仙境的人物,但是朝廷中却有。

不过不是大明,而是前朝。

这就要说到一些陈年旧事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