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导师当院士,从量子芯片开始
第4章 上报院士(旧版)

指掌

科幻 |  超黑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量子芯片的设计,一直属于国际上最为尖端的科研项目。

在王良的印象里,大夏研究量子芯片的的科研所和高校,只有屈指可数的两三个。

而且,这些科研所的研究进展都极为的缓慢。

两三年能发一篇量子计算机有关的文章,都算是不错的进展了。

而且,这些文章大都属于理论方面的研究。

王良本身是国内某高校的博士,毕业后凭着扎实的物理理论研究,应聘到了《大夏科技月刊》的责编工作。

工作的三年来,量子计算机方面的文章,他一直是比较关注的。

可是,国内的科研进展一直不温不火。

今天,看到了这篇《量子芯片架构设计》的文章,他的心里莫名的有些兴奋。

光从这篇文章的名字上来看,就属于实质性的科研进展。

“难道是王教授他们的实验室有新的进展了?”王良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点开了邮件。

看到了邮件的发件人,宋雨真。

在王良的印象中,这是个陌生的名字。

而且,听起来像是个女人的名字。

研究量子计算机方面的专家,有女人吗?王良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来有这号人物。

许是某个科研大佬的学生,也说不定。

王良点开了发送过来的文件,仔细的阅读文件的内容。

作为高能物理的高材生,文章的前期内容他还是能看懂的。

可是随着文章的深入和各种专业的公式和名词的出现,他渐渐的感觉到了吃力。

尤其是其中穿插的有关量子架构方面的知识,他更是一知半解。

即便如此,他仍然敏锐的觉察到,这极有可能是一篇分量很重的文章。

作为责编,他有责任把这篇文章上报给主编。

没有迟疑,他第一时间给主编张谦打了电话。

“喂,王良啊,你有事吗?”张谦接通了电话。

“主编,我这边收到了一篇量子芯片方面的文章,其中的内容我拿不准,需要您亲自过目一下。”王良说着把这篇邮件转发给了张谦。

张谦说了声好,就挂断了电话。

量子芯片方面的文吗?张谦眉头微皱,国内研究量子计算的进度他是十分了解的。

远没有达到量子芯片的程度,而且量子芯片的架构不同于传统计算机的CPU,很多方面都处于空白。

这怎么突然就出现了量子芯片的文章了,不会是某个民间科学家的无意义的文章吧。

带着怀疑的态度,张谦点开了王良发过来的文件。

三十几页的文件,张谦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如何深入的阅读,在他的意识里,如今的大夏基本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科研进展。

八成又是某个似是而非、漏洞百出的文章,这样的文章他以前也遇到过不少,全都被他pass掉了。

可是随着文章的展开,张谦的目光再也移不开了。

这篇文章对于量子芯片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架构设想,并且有着极为精准的数学和高能物理方面的公式的支持。

以张谦的眼力,虽然不确定这篇文章能不能成功制造出量子芯片,单以这些架构公式也足以在国际期刊上引起巨大的轰动。

有精准的公式支撑的全新量子芯片的架构模型,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研成果。

张谦激动的浑身颤抖,他意识到了这极有可能是一篇改变大夏在量子计算机科研地位的文章。

不过,他不能就这么把这篇文章刊载出去,他需要更加有力的论证。

很快,张谦就拨通了司空教授的私人电话。

司空教授,名叫司空明,任教于大夏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量子计算方面的泰山北斗。

司空明同时也是《大夏科技月刊》的特约审稿人,也是张谦在校时的博士生导师。

“喂,张谦啊。”司空明接通了张谦的电话,“有事吗?”

“老师,我这边有一篇量子芯片架构的文章,需要您过目一下。”张谦客气的开口,他了解老师的脾气,一言不合就骂人。

“你一个电子通讯专业的博士毕业生,这方面的文章都看不明白?”果然,司空明开始怼人了。

“还有脸给我打电话?你是有多长时间没有关注国内的科研进展了?”

“当时我就劝你不要去做那个主编,你偏不听,现在好了,自己的专业却都扔下了。”

“说出去,丢不丢人。”

被老师一顿骂,张谦四十多岁的人,脸上虽然有些挂不住,可也理解老师的脾气。

“老师,您先消消气,是这样的,这篇量子芯片架构的文章,里面提出了全新的架构模型……”张谦深吸了一口气,接着说道。

“您教训的对,我是不成器,里面的很多公式一时半会还理解不了,所以才需要您的参考。”

听了张谦的解释,司空明也意识到自己的话确实说的重了点。

“是老张的文章吗?还是刘教授发的文章?”

“都不是,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张谦看了一眼邮件的发送者,“叫宋雨真?”

“宋雨真?”司空明一愣,很明显的这个名字不在自己的记忆范围内。

以他对于国内的量子计算机的了解,能够有实力发量子芯片方面的文的科研所和高校自己都知道啊。

而且,以自己对于张谦的了解,一般的文章他是不会麻烦自己来审稿的。

既然给自己打了电话,说明这篇文章里面确实有比较有价值的东西。

“你把文章发给我吧。”司空明说完,就挂了电话。

张谦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有老师的这一句话,说明他答应帮自己审稿了。

邮件很快就发送到了张谦的邮箱里,按照惯例,张谦只发了文章的内容。

司空明作为大夏电子通讯方面的老教授,同时也是大夏科学院的院士,其在国内的权威性,毋庸置疑。

这些年由他主导的大夏第三代的6G通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的地位。

可是他心里对于量子计算机的科研进展一直是忧心忡忡,这是一个全新的赛道。

一个有可能改变各国国力的重要的科研项目,就是这样重要的科研项目,大夏的科研进展说是裹足不前,有些夸张。

但是,始终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

而他,已经听说国外有了量子计算器的原型机的相关进展了。

作为大夏电子通讯方面的领头人,他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重担。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