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把朱元璋拐到靖难现场
28.好像更该杀了(旧版)

从本章开始听

“好个叫门天子,当真是令朕,大开眼界!”

“能够把极盛之世,如此迅速便搞成一副亡国之相的,还真是闻所未闻!”

“别说什么他太年轻,朕当初擒王世充窦建德时,也只和他一般大。”

“朕的霍去病将军,十八岁时已勇冠三军!”

“也别说他什么幼年丧父,没人教导。”

“我的皇爷爷康熙大帝继位之时,也是八岁!”

“@十全老人,朕虽不识得你的皇爷爷,不好将其与之和永乐帝相比。”

“但你说他比朱祁镇这个叫门天子强,那是肯定的!”

“毕竟又有几人,能做到比他差呢?”

“有那样的开局,就是整天躺着什么也不做,他也是太平天子啊!”

“可却偏偏,活成了亡国之君的样子。”

“倒不如说大明都这样了居然没亡?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主力精锐全灭不说,连皇帝都让人给抓了。”

“也先如今率数万铁骑兵峰乘胜南下,偌大的明朝就此灭亡,也完全说得过去啊?”

“必是有能人力挽狂澜吧。”

“那寡人倒是要瞧瞧,到底是何等人物,竟能破此残局。”

“若是君,那寡人也不得不佩服!”

“若是臣,则足以和管仲乐毅相比!”

跨时间线直播间内,众皇帝们对朱祁镇的评价,自也是众口一声。

但他们似乎却更好奇,在朱祁镇将大明置入如此境地后,究竟是谁?使大明免于社稷亡国的危难的?

又是如何做到的?

并对能做到此事之人,提前便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若是一代力挽狂澜的君王,那便是就连他们也要学习的榜样!

而若是由臣子挺身而出,则大明不但有明君,更有足以和古代先贤们作比较的贤臣!

所有人都翘首以盼。

......

当三大营全军覆没,皇帝被抓,并且也先大军已乘势南下的消息传回大明的京城。

令刚才庆祝完中秋佳节的全体臣民,无不愁容满面。

纷纷在心中哀叹,怎么会这样呢?

大明昨天都还好好的,今天怎么一切就都变了?

而有两名因这突生的变故,注定将要被卷入时代和历史洪流的人物,则心情各不相同。

首先是朱祁镇那如今已是郕王的弟弟,朱祁钰。

他从未盼望过自己的皇兄会有如此下场,因为大明的国威绝不容沦丧!

但如今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他便也只能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并非当初父皇所说的那样,软弱无刚,不堪大用!

面对瓦剌的咄咄逼人!

面对朝野震惊,京城里的人人自危!

甚至有的富户,已经准备转移财产。

个别大臣,也要把自己的子女送往南京。

朱家作为当今天家贵胄,他作为自己皇兄被抓后这个天家贵胄里唯一在京的成年男子!

又如何能够对这一切视若无睹?

他姓朱!而朱家的男人还有血性!

这是如今已落在他肩膀上,并且是他无论如何也推脱不了的责任!

如今唯有戈待旦,闻战则起,不负先祖之英武!

所以于朱祁镇被俘后的第三天,他的弟弟朱祁钰便以监国身份,出席了应对此事的早朝。

而还有另外一名从永乐朝起历经了四朝至今的老臣,也参加了这次朝会。

正是于谦!

于八月十七的朝会上,也正是于谦厉声喝斥主张南迁的徐珵。

“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休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被监国的朱祁钰,任命为兵部尚书,并让他全权主持京城的防守事宜!

但是此时的京城,却已然是一个空架子。

留给于谦和朱祁钰的,也只有内忧外患。

摆在他们面前的,更是有三大难题。

第一没兵,第二没粮。

第三法理不清!

因为在朱祁镇已被抓的前提下,明军是根本无法和瓦剌人作战的。

即所谓的名不正,言不顺。

政令不通!

所以册立新君,已刻不容缓!

但是在古代,这种提议其实是有着巨大风险的。

因为如果将来局势变化,提议的人可就性命难保了!

而且还不能由朱祁钰来提议,因为那同样名不正言不顺。

可于谦却又一次,义无反顾的站了出来!

就像当初他率先站出来反对南迁那样,于谦再一次站出来推举朱祁钰为皇帝!

这是于谦最伟大的地方,他不可能不明白这样做的后果。

相反,他深知如此行事的可怕,但是他依然去做了。

因为在于谦眼里,只有国家的生死存亡。

只有百姓的祸福安危,才是他所关注的唯一焦点!

如果有些话说了就会死,但必须要有一个人说,那就由他于谦来说!

如果有些事做了就会死,但也必须要有一个人来做的话,那就也由他于谦来做!

也就是靠着这样敢作为敢担当的大义,于谦才解决了个难题中最难的一个!

至于其他两个,于谦也不是神仙。

只能纠集被朱祁镇忘带了的原后勤队伍,和各地为数不多的余粮,来勉为支撑了。

可也就是在这样准备完全不能说充分的情况下,大明前中期可以说最重要的一场战役,京师保卫战正式拉开了序幕!

并成功的,击退了瓦剌,为大明延续了两百年国祚!

但就是这样的人,却在叫门天子朱祁镇回来并发动了“夺门之变”后,被他亲自下令枭首于市...

只因为,朱祁镇要从他亲手儿子手上,夺回他的皇位!

而当时年号景泰的朱祁钰,则未曾逃脱大明皇帝大多短寿的魔咒,已油尽灯枯。

并且没有子嗣。

所以原本完全可以阻止朱祁镇夺门的于谦,只是任由这必会夺去他性命的一切就在他眼皮子地下发生。

然后慷慨赴死。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便是于少保一生,最好的写照。

是他,在最为难的时候挺身而出。

是天下百姓免遭践踏,同时也延续了大明的过。

也是他,在大明即将再度出现主少国疑局面的关键时刻。

以献祭自身性命的代价,避免了这一切。

至于朱祁镇第二次登基后,天顺年间的大明至少还算安稳。

则也并非是因为其留学后,学有所成。

而是当时的于谦,看出了他历经波折后多少总会有些成长。

所以才默认,又让他当上了皇帝。

至于他自己,则始终都是那位即使被抄家,也抄不出一丝劣迹为国为民的于少保。

和他所辅佐的景泰皇帝朱祁钰一同,谱写了一段注定刻骨铭心的历史。

但看到这,朱元璋也没有找到他不杀朱祁镇的理由。

反而好像,更该杀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