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把朱元璋拐到靖难现场
16.明仁宗,明宣宗。(旧版)

从本章开始听

华夏为中,九州之外四方皆为蛮夷!

这是古代数千年以来的固有思想。

虽然,这在绝大多数时间里,也确实是事实。

因为世界的中心,长期被同一文明占据!

得天独厚的地缘环境造就了这样的思想,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文明!

可也正是这样的思想,在这个文明把封建时代推向顶峰之后,却也拖累了这个文明。

使其蒙上了前所未有的耻辱!

这无疑是令这个文明的所有人,都痛心疾首的。

而这样的痛心疾首,由于这个文明一脉相传的独特文化,更是没有时间限制的。

哪怕是数百年,千年前的盛世之君!

看到自己族人日后的苦难,也一样会感同身受。

而这,正是这个文明最了不起的地方!

华夏的代代明君,哪一位不是为后世百代千秋计?

一个崇拜祖先的文明,必定是会为自己的子孙考虑的。

或者这个因果,同样可以倒置!

所以当李不浪展示了华夏的未来,并讲解了之所以会有那样未来的原因后。

这些个处于不同时间线,华夏历史中赫赫有名的一代帝王们,无不犹如遭到当头棒喝!

纷纷在心中立下大志,决不能让他们时间线里的华夏,再重蹈那样的覆辙!

但饭还是得一口一口吃,像改变文明命运这样的大事,就更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了。

这一点,皇帝们明白,李不浪也明白。

而李不浪方才所言,不过是为了使建文四年时间线中的朱棣,不再错过大航海时代的机遇。

但每个时代,其实都有各自的机遇,或者说至少都有遗憾可以弥补。

给更多的时间线,造成正面的影响,才是李不浪能够穿越于时间线间,真正的意义所在!

......

“那么李先生,咱的老四是位不输给标儿的皇帝人选,他在位期间的大明依旧昌盛,这一点咱已经知道了。”

“但咱好不容易才驱逐了百年之患建立的大明,又是如何复陷于异族之手的?”

“难道是老四的后人,都不堪大用吗?”

朱元璋四儿子的永乐一朝,文治武功都可以说无可挑剔!

他老人家当然是无比满意的。

却也和后来大清统治下被外邦欺凌的惨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再加之现在于建文四年时间线中,他对朱棣二儿子朱高煦的不喜。

于是脑海中浮现了对他而言合理的不详预感,那就是难道朱棣之后是由朱高煦继位?

而就以朱高煦的那副德行,当上皇帝之后才会把极盛的大明,带入下坡的吗?

也正是因为早有这样的预感,方才在建文四年时间线里,朱元璋才会特意对朱棣强调道:“只要你大哥无恙,那他永远便是咱的太子。”

为的就是,提醒朱棣他们老朱家的嫡长子继承制。

把希望,寄托在了他老朱虽然不了解,但至少知道其存在,还是由他亲自取名的“朱高炽”之身。

“永乐大帝的后人,也就是大明的后世之君们,当然也并非全都不堪大用。”

“不过不中用的那也是真不中用,而且大都有着这样那样的外号。”

“以至于大明,被称为了史上奇葩皇帝最多的朝代。”

“大明的后世之君,有热衷于斗蟋蟀的蟋蟀天子。”

“有被敌国俘虏到自家城关之下,的叫门天子。”

“有热衷于姐弟恋的皇帝,娶了一名比自己大十九岁的女子。”

“还有一生只娶了一位女子的最专情皇帝。”

“有自己封自己做将军的皇帝。”

“有沉迷于修仙长生差点被宫女杀死,喜欢抠脚的皇帝。”

“有吃药吃死的皇帝。”

“有三十年不上朝的皇帝。”

“有木匠皇帝。”

“还有上吊自杀的皇帝。”

“您说够不够奇葩?”

随着李不浪如数家珍般的对大明后世之君一顿编排。

朱元璋的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最后彻底黑了下来。

同样反映的,当然还有已是永乐皇帝的朱棣。

什么叫大明奇葩皇帝最多?

但听到李不浪一一列出的理由,却只让他们感到确实奇葩!

简直血压都升高了!

“当然,有此结果的原因,也离不开后世的大力宣传。”

“其实若真说的话,每个朝代的奇葩皇帝其实都不少。”

“而且大明在永乐帝后的明君,其实也不少的。”

“尤其是紧接着他的两位,朱高炽和朱瞻基。”

“他们的谥号分别是明仁宗,以及明宣宗。”

“所以他们为君如何,从谥号中便也就可见一斑了!”

“在历史上,他们父子二人在位期间,更是被称作仁宣之治!”

“乃是有名的治世!”

谥号当然也有高低好坏之分。

比如仁、宣,便都是美谥!

但像朱允炆给他十二叔的“戾”,就是妥妥的恶谥了。

还有炀、纣、幽、灵等,皆是臭名昭著之君的谥号。

但也有中性的谥号,比如神、英、献、慧等。

至于像朱元璋和刘邦的高祖,还有文、武等,就都是最顶级的谥号了!

不过纵观历史,文武帝多,可能得“仁”之一字赞誉的皇帝却少之又少。

含金量还是很高的。

“明仁宗?明宣宗?高炽和瞻基吗?”

“哈哈哈哈!好!好一个仁宣之治!”

而听闻此言最开心的,当然莫过于就是朱棣了。

其实永乐一朝的皇室继承问题,比之太子朱标去世后的洪武朝,其复杂程度也可以说是不遑多让的。

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大问题。

因为朱棣很喜欢自己的二儿子朱高煦,认为他最像自己。

但他有极中意由长子所生的嫡长孙朱瞻基,好圣孙的名声在历史上知名度极高。

甚至被后世的乾隆帝直接借鉴,自称他的幼时也被其爷爷康熙皇帝极为看重。

可朱棣自己就是把大侄子赶下了皇位夺得的天下,而他的长子朱高炽又从小体弱多病。

万一朱高炽一个先没坚持住,那朱棣到底是像被他赶下台去的建文一样,立朱瞻基为太孙,还是避免重蹈靖难的覆辙,直接立第二子为新太子呢?

其实这样的纠结,从靖难结束之后,就一直绵延到了朱棣驾崩。

但所幸,这一切都并未发生。

而且结果还很好,那就是让朱高炽继位,那么他和自己的好圣孙一起,足以让大明接着兴盛了两代!

对于朱元璋而言,则也算是解了他新得的一块心病。

那就是朱棣之后,并非是由他不喜的朱高煦继位的。

所以这父子二人闻言如何能够不喜?

纷纷发出了快意的大笑。

不过很快,他们估计就笑不出来了。

因为大明继仁宣之后。

传说中的那个男人!

也就要登场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