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给皇子改试卷,朱棣及格
第三十三章:第四道问题(旧版)

黑棋

军事 |  穿越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好,等咱这个千里镜合作成果,咱下一个就合作玻璃和四轮马车。”

“好,那就祝咱们合作愉快,日进斗金。”

姜诚给朱棣普及了玻璃的应有面有多广,玻璃窗户可以永久替代纸窗户。

如果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姜诚的玻璃,那赚的可就大发了,想不发财都难。

玻璃还可以做成水杯、酒杯、酒瓶、眼睛等等,很多方面。

四轮马车技术,除了可以民用,也可以军用,运输粮草军械等等,都非常方便。

就这两大样就可以让姜诚富可敌国。

姜诚高兴的给朱棣普及完后,敲定了以后的发展方向,即便做不了官,也可以做富家翁嘛!

依托着皇室宗亲,完全不用担心歧视问题,甚至还可以把农工商给设置成平等。

这需要姜诚潜移默化,一点点来影响。

到了城外的工匠坊里,门外有士兵把手,还是用燕王的牌子才能进去。

到了里边,工坊里人还挺多的,这里有大量的工匠,大家各司其职,哐哐当当的打造各种工具。

看外面摆的刀枪剑戟,就知道是打造武器。

朱棣带着姜诚参观了一番,“先生,您觉得这里可以吗?”

“太可以了,这里军事化管理,工匠又多,又有材料,场地又大,真是个制造器械的好地方。”

“哈哈哈哈,那就好,既然如此,先生什么时候有时间,就可以教导他们了。”

“我想想,钱庄这几天正在翻修,伙计们要进行培训,嗯……这样吧,我上午去钱庄,下午来工坊,两不耽误。”

“那就有劳姜先生了。”

说完朱棣喊了一个人:“李四,过来一下。”

一个名叫李四的人赶紧过来,拱手拜礼:“下官李四见过燕王殿下。”

“不必多礼,这位是姜诚姜先生,他是我一干兄弟的老师,博学多闻,才华横溢。”

“姜先生,这位是李四,工匠坊的管事。”

朱棣对李四说道:“最近军中要制造一千支千里镜,由姜先生指导教学工匠们技术,你负责招待姜先生,要以师长之礼待之。”

“遵命,殿下。”

李四对姜诚躬身拜礼,姜诚回礼。

结束了工匠坊之行,姜诚的朱棣要回去了。

马车里,姜诚问道:“殿下,我听太子殿下说,陛下对你们几个兄弟有吩咐,可能这几天无法来听我讲课了。”

“哦,是有这么回事,父皇打算明年对北元余孽用兵,所以要我在军中做好准备,这不,我就特意找先生赶制千里镜了。”

“我皇兄秦王和晋王,也被安排在军中待命,我皇弟周王楚王和齐王,他们年纪还小,并没有什么安排,只是单纯的在家吃一顿团圆饭。”

“军中并没有那么繁忙,明日之后,我们兄弟几个还会去姜先生家里听课的。”

“哈哈,那就好,这试卷上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完呢,你们几个可不要翘课啊。”

朱棣笑道:“哈哈,不会的,这些问题如果都解决了,我相信大明朝将会是华夏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了。”

“确实如此,如果真的都解决了,大明将会屹立于世界之巅,成为世界的灯塔,照耀整个地球。”

“有姜先生在,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我们兄弟几个都会紧跟着先生,先生的思想才是治国良策,大明可以没有皇室,但不能没有姜先生。”

哗!这个说法把姜诚恭维的心都跳起来了。

“燕王殿下言重了,如果好的政策没有好的执行,也是不行的,太子殿下和燕王殿下才是人中龙凤,英雄豪杰。”

“大明在你们的带领下,才会成为腾飞的巨龙,超越汉唐,成为华夏的荣耀。”

激动人心的话语,相互称赞的方式,朱棣和姜诚两人心心相惜,感觉到除了师生情还有友情在里面。

把姜诚送回家,朱棣就回宫了。

姜诚看着自己的小院,感慨道:“现在有的忙了,钱庄,工匠坊,教课,哈哈,我在一步一步改造着大明,真是爽啊。”

……

第二天,皇子们果然来了。

朱标带着一干弟弟们,来到了姜诚家里。

“先生,我们兄弟几个又来打扰您了。”

“哈哈哈哈,欢迎欢迎啊,各位殿下来了,我这小课堂又可以开始了。”

几人进了小屋,朱标歉意的说道:“姜先生,我这又是让您负责钱庄的,听朱棣说您又负责军工,现在又给我们讲课,真是辛苦您了。”

“哈哈哈哈,不辛苦不辛苦,能为诸位殿下讲解答疑,我非常荣幸,大家的目的都是为了大明,都坐下吧,咱们开始吧。”

众人落座,讲解开始。

试卷中第四道题。

新科进士王五被朝廷任命为上元县县令,王五高高兴兴去上任,到了上元县衙,开始了县令生活。

王五初到上元县,先熟悉了上元县情况,然后发现有很多事忙不过来,王五需要招募帮手。

已知,县令的俸禄是每年九十两白银,平均到每月是七两多,那么请问,这些俸禄能请几个师爷呢?

众皇子们都面面相觑,能请几个师爷?自己活着都拮据,还请师爷!

姜诚拿着试卷笑道:“大家听听齐王殿下的回答:知县的俸禄竟然这么少,肯定是假的。”

大家听了哈哈大笑,齐王闹了个大红脸。

“齐王殿下年纪小,不知此事不用羞愧,只是诸位殿下的答案也不尽人意啊。”

“秦王晋王的答案是:这些俸禄够一家老小生活了,不用请师爷。”

又是一阵嬉笑,姜诚继续说道:“燕王周王的答案是:可以适当的涨薪,这个回答还不错。”

“楚王殿下的答案是:请师爷肯定是自己能力不足,还是不要当县令了,直接辞退吧。”

“哈哈,这答案真有意思,虽然很搞笑,但是现实问题摆在眼前,我要给诸位殿下说道说道。”

“宏文馆有个罗复仁罗学士,他过得很清廉,因为没钱买不起房子,因此只能住在郊外一座破房子里。”

“有一天陛下突然兴趣来潮,想去看看罗学士,到了他的家里,看见两间破瓦房外一个民工正在提着桶刷墙。”

“陛下就问这个民工:‘老乡,罗复仁在哪里?’”

没想到这位仁兄一见皇帝大惊失色,赶忙躬身拜礼:“臣就是罗复仁!”

……

评价票太少了,跪求大家评价票支持,多谢大家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