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朱造反不?封你做大将军
第十九章 隐士尘先生?藏起来的惊世大才?!(旧版)

从本章开始听

奉天殿。

“陛下,您这是……”

屹立在最前排的江夏侯周德兴不解问道。

重设锦衣卫是增皇权之举,但削减监察御史却又恰恰相反。

朱元璋的一同动作,让众人有些发蒙。

一时间,竟不清楚陛下要做什么。

朱元璋扫视了一圈文武百官,随后沉声说道。

“监察官本是为了大明清平而设立。”

“但以往咱过于信赖这监察官,给了他们一言定罪的余地,导致朝中出现了不少冤假错案、人头落地。”

“如今大明上下,百官人心惶惶,咱也脱不开责任。”

“所以,咱削减一些监察御史,表明咱秉公行事的态度,也提醒大明监察官,他们只是七品廉政官员,不要认错自己的位置。”

朱元璋将削减监察御史的原因陈述而出。

满朝文武一愣,随后心头大喜。

监察御史在陛下这里,不能一言定罪了!

这相当于将一把大刀,从众人的脖子上移开。

能让紧张了多年的众人,长吁一口气。

但这时,头发斑白,身姿威武的景川侯曹震站了出来问道。

“陛下,您削减了御史数量,但御史的实权并没有受到削弱。”

“御史要是真的想治一位臣子的罪,不一样可以做到么?”

曹震的面色有些不解。

既然要防止御史一言定罪,为何不削弱实权?

众臣子目中精光闪动。

不少人联想到了陛下刚才所说锦衣卫。

果然,朱元璋闻言淡淡解释道。

“若是削弱了实权,其监察职能,不也要随之大大削弱吗?”

“一位名叫尘先生的隐士,给我提供了一个法子。”

“那便是再启锦衣卫,与监察制度互为明暗。”

“监察在明,锦衣卫在暗制约百官,包括制约御史。”

“如此的话,尽管尔等会生活在更严密的监察中,但锦衣卫可以保证你们不会被御史误判!只要身正不怕影子斜,你们更不会被先斩后奏!”

满朝文武听见朱元璋的解释,不禁愣在了原地。

用直属皇帝的锦衣卫去制约监察御史?

此举真能确保众人不会再被一言定生死啊!

众人眼神大亮,脸色欣喜。

诚然如陛下所说,监察更严密了。

但满朝忠臣,谁还会担心子虚乌有的罪名落在自己头上?

此举,大快人心。

“我等不会再像空印案一般被诬告。”

“日后也得以安寝了?”

“陛下圣明!”

“还有这尘先生,是何人?为何能献出此计策?”

满朝文武激动之余,欢呼声沸腾不已,就差弹冠相庆了。

而此时,有人将朱元璋口中的尘先生提了出来。

对啊,这位献计的尘先生,是何方神圣?

在场大臣都是明眼人。

思量之下便能领会到,此计策不仅解决了官员们的心头大患。

更深层次的是,加强皇权、又避免了皇权被侵害!

此计一举多得,不得不说尘先生深谋远虑。

但从前可从未听过这位的大名?

文武百官不禁疑惑地看向殿首朱元璋。

朱元璋见满朝文武欣喜的模样,心中也是一阵轻松。

但被问到尘先生,他只是淡淡摇头解释道。

“这位尘先生也是我在出游时偶然碰见的大隐士。”

“好了,不多提这位了,准备早朝吧。”

偶然遇见的隐士?

百官面露惊疑,互相对视。

有时候,越是简短的话语,反而能引起更多的猜测。

这位尘先生,连陛下都是讳莫如深。

其身份,恐怕不会那么简单!

一时间百官心里浮现出无数形象。

“这……”

“是一位隐居的儒家老者?”

“还是说,尘先生是宫中某个老谋士?”

“甚至有没有一种可能,他是陛下隐藏起来的惊世大才?”

在有人启奏前,百官禁不住心中好奇,窃窃私语起来。

不过众人在万般猜测之余,心中都多了一份感激之情。

不管这位尘先生是谁,是为何献计,他都除去了百官的心头之患。

这可谓是莫大的情分。

见百官的猜测十分离谱,朱元璋不禁淡淡勾嘴一笑。

你们猜吧,再怎么猜,难道还能猜到尘先生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年轻人?

而这个年轻人还是自己的孙子。

自己孙子的计策,在朝堂上大放光彩,而满朝文武却无一人能猜到。

朱元璋一想到这,不禁满心的暗爽。

而此时,一脸严肃之色的户部尚书赵勉站出一步。

躬身恭敬道。

“陛下,微臣这里有幽州道官员的上书一封,向陛下禀报!”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