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97
五 积累财富(旧版)

桃园的梨树

都市 |  都市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没了近忧,魏强日子过的顺当。给儿子办完满月,夫妻俩又黏在一起恢复造人运动。每当贤者时刻来临,魏强的记忆特别清晰:房价暴涨、遥远的虚拟经济...,不过和自己没关系,没钱啥也捞不着。

太远了,先顾眼前。找村里电工,拉了三相电。准备搞加工挣钱。用设备就得有动力线。

村里鼓励大家发展经济,鼓励投资。唉,黄沙满地,谁来。自己还是趁机占个先手是正理啊。

打听到县机械厂又开张。魏强找过去买磨面机,准备开磨坊。村里现在都去镇里磨面换面,因为人少量小没人开磨坊。

国家开放,百废待兴,百业兴起。各行各业充斥在县城街头。就一个小吃,造就了多少隐形富翁。一个卖烧饼、面条的小店,在一年挣500元就是高工资时,小店能悄悄挣一万。一个卖熟食的,看着不起眼,顶5个上班的不止。反正日后,开饭店、卖小吃的全款买车买房,上班的借债也勉强。

魏强就打算,以磨坊为依托,除了本村及附近用面,考察附近的情况,给县城打火烧、面馆之类的送面。魏富贵赶大车,带着魏强去过县城各个地方,一些小吃摊为了降低成本,买的都是85面。魏强计算成本感觉还行。看看市场普通70面粉价格,感觉一座金山向自己招手。

边买设备,边溜达。三个月后,魏强已经熟悉了县城的布局。整个县城围绕着大风煤矿建设的。没有第二个支柱产业;人流最多的就是煤矿家属楼附近。最高的楼是广播电视大楼,三层,县政府才两层高。整个县城就一家大的国营商场,整个县城就中间一条马路略显繁华,两边有店铺、饭店,其它简直不值一提。路上来回自行车最多,少量马车、驴车送货,汽车一天看不到几辆,搁在现代就是28线城市。

魏强打听到驾校开张,准备练一练拿个证;结果门口有个妇女大包大揽,说还没教练,但是只要交钱考试,她保证半月后拿证。看魏强将信将疑,女的说没钱给一袋面也行;就这样拿到B本。

好事多磨,不是粮食设备厂要价高就是魏强看不上。一直到魏强重新翻盖大瓦房、门楼、南屋,媳妇怀孕至二儿子出生,才狠心出手所有的银元,把南屋改成车间,喇叭一喊,磨坊开张。

自家的麦子做本周转,村民来加工、换面都是进项,开业一周,魏强就打开了附近村镇及县城小吃摊的门路。

不久,小吃摊们都知道有人提供85面粉,质量好价格低,于是纷纷进货;开业红火,这让魏强两口子累的像条狗,不过晚上数钱好快活。

魏强一家从早忙到晚,辛好离村远,不然就这噪音不知多少人投诉。就这样,下午加工,第二天上午收麦子、送面,晚上乐呵呵的和媳妇数钱。

一年下来,钱多到小夫妻吃惊,只敢存合作社一万元,剩下的一万就在县城建行办了个存折。只要肯努力,总能挣到钱。

一家人互相分工帮忙,日子过的比开始好多了。魏富贵两口子农忙时给乡亲帮忙;回家说道村里现在都想挣钱没门路,甚至开始有了小偷。前几天村大队的里拆下的双铧犁被人偷走卖了。老马地里的红薯被人夜里挖走一半。

谁不想挣钱,可惜国家经济还处在发展期,没有那么多岗位,老乡都是搭伙出门做泥瓦匠盖房子,农闲时挣点补贴家用。

魏强知道,自己未来不在这个磨坊;想挣大钱还得依靠国家政策,大风起猪都会飞。

魏强在贩卖面粉时认识的老刘,可以送面粉到矿区。有了渠道,魏强再次把积蓄用尽,在村西南建了十里八乡第一家面粉厂,占了两亩多地,大门口三间屋对外,除了面粉、麸皮,捎带着卖食用油。由于每年给村里除了提留还交3000元管理费,赵书记大力支持,还发展魏强成了预备党员。

在2000年村里鼓励投资发展、社员四处出门打工时,魏强已经悄悄积攒了近5万的财富还买了三马车。就在这一年,村党委批准魏强入党。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