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陛下!皇孙在境外建了帝国
第9章 推恩令,他朱允炆懂个屁(旧版)

大明阿九

军事 |  穿越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回过神,朱元璋又想到了关键的问题,连忙问:“那你觉得,这次给北方增加几个取录名额最合适?”

朱殷沉默了片刻,才道:“今年恩科,预定的取录人数是51人,但这51个名额,已经被南方学子给占了。

那您老就建议皇上,再加51个名额,专门取录北方学子。”

朱允炆不由一愣:“增加五十一个名额给北方,会不会太多了点?”

“是多了点,但我另有目的。”

朱殷微微点头,继续说道:“南北各取录五十一人,这其实可以是长远的打算。

以前每次科举,南方取录的学子,都要远超于北方,至少占了八成以上。

现在北方经济还很差,还时常有蒙元残余势力南下骚扰北方,使得北方局势还是不够安定。

而且南方的文脉底蕴也太深厚了。

所以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肯定也是北方科举中榜人数远远低于南方。

长期以此,朝堂还是南方仕子远多于北方,呈现不平衡的局面。”

“所以老爷子您可以向皇上进言,以后的恩科取录规则改一改。

每次都分南北,取录名额北方占一半,南方也占一半。

无论南北学子考试成绩如何。

哪怕南方取录的最后一名学子的成绩,都比北方第一名学子的成绩更好,也必须在北方和南方各取录一半的学子。

如此才能保持南北平衡,才能达到南北互相制衡。”

这其实就是变相的降低了北方录取分数线,还给了北方保底的名额。

“这办法真不错!”

朱允炆听得很是痛快,不由自主拿起一碗酒一饮而尽。

“这个法子确实不错。”

朱元璋也是点头道。

不过,他心里也在思考这种办法是否可行,毕竟这么做的话,影响太大了。

想了想,他放下筷子,问道:“你觉得以后取录名额的分配,按照你的想法来做,南方人会不会不满,闹事?”

其实,以他的魄力,不会在意南方人是否不满。

当下首要的,还是先安定北方。

但他想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

“你知道汉武帝的推恩令吗?”

朱殷笑着问道。

“推恩令?咱当然知道。”

朱元璋当然知道什么是推恩令,随即看向朱允炆问道:“你知道吗?”

朱殷也转而看向朱允炆。

如果他知道朱允炆真实身份的话,一定会说一句‘他知道个屁’。

朱允炆要是知道,历史中也不会那么无脑的削番,弄得皇位都丢掉了。

果然。

朱允炆根本不懂,摇头道:“孙儿学识浅薄,并不清楚什么是推恩令,还请爷爷教诲。”

其实他以前听人讲过推恩令。

但一时记不起来具体内容了,只好说不知道。

朱元璋微微有些失望,说道:“刘邦建立汉朝后,施行分封制,大肆封刘姓子孙为王。

但在刘邦死后,那些势力逐渐壮大的藩王,已经威胁到了朝廷和皇权。

到了汉景帝时期,汉朝五十多个郡,其中一大半都落在了藩王的手中,导致朝廷失去了绝对的权威。

汉景帝为了集权,开始削番,想削夺各藩王的封地,重振朝廷权威。

但却遭来了七王的反叛,使汉朝元气大伤。

直到他儿子汉武帝继承皇位后,通过推恩令,才解决了藩王势大的问题。”

“没错。”

朱殷微微点头,接着朱元璋的话说道:“汉武帝的推恩令,跟大汉的继承制度相关。

以前大汉的藩王,都是只把一切家产继承给嫡长子,其他嫡子和庶子什么也得不到。

而汉武帝的推恩令,则规定其他嫡子和庶子也可以继承家产。

规定藩王死后,家产土地,也必须分一份给其他嫡子和庶子。

如此的话,那些藩王死后,家产、土地,在分给其他嫡子和庶子后,主家的势力就弱了不少。

那些嫡子和庶子的死后,也要把家产分给他们的嫡子和庶子,那他们的主家家产也被分化了。

那么几代这样分下去,藩王的势力,也就被彻底分化瓦解了。”

朱元璋点头道:“这就是个阳谋。

如果藩王不遵从,下场就两种。

一是抗旨,被朝廷惩处。

二是藩王的其他孩子,也不会乐意。

会想尽办法在藩王死后,跟嫡长子争夺家产,导致家族内战。

所以这对于大汉的藩王来说,是难以抗拒的政令,连阳奉阴违都不行。”

说着说着,朱元璋也想到了自己。

他也是在建立大明后,大行分封。

他以前决定施行分封制的时候,自然也考虑过历代皇朝分封制度导致的恶果。

但他吸取了很多历朝的教训。

为了规正诸王的过失,专门编纂了《昭鉴录》和《御制纪非录》,以此促其反省,以免重蹈分封覆辙。

大明的藩王,也只有军事权,没有行政、财政等权力。

而且,朱元璋也有一些其它层面的考虑。

朱允炆默默地看着两人侃侃而谈。

心中很是羡慕朱殷。

既羡慕朱殷的才能,又羡慕朱殷能够和朱元璋这样的开国皇帝,进行无障碍的畅谈。

“推恩令,就是通过利益来笼络大部分人的人心,打压少部分人,所以我的想法,是借鉴汉武帝的推恩令,来实施南北方恩科名额平均分配的问题。”

斟酌了下,朱殷开始说出自己的想法。

朱元璋顿时竖起耳朵:“怎么借鉴推恩令?”

朱殷斟酌了下,才道:“为了避免因为给北方专设取录名额,导致南方的不满。

所以您老可以再建议皇上,别把取录名额集中在几个地区进行分配,不要笼统的划分南北各取录一半人数。

而是酌情把南北的恩科取录名额,分配到各个布政使司(各省)。”

“如此的话,不仅能够使各地区都受到皇上的恩典。

也能使朝廷和地方官吏,不会大部分都出自于几个富庶地区。”

“最主要的是,可以形成大势。

南北每个地区,都有恩科的取录名额,这种好事,天下大部分百姓自然是赞成的。

从历次恩科的取录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取录的,都是江南地区的学子。

江南地区占了太多的资源,所以对于各个地区都有名额分配的新政,最不满的,肯定是江南地区。

但在天下人都满意的大势之下,江南地区的学子,他们敢不满吗?

他们就不怕被天下学子的唾沫给淹死?

江南地区的官吏,就更不敢做什么了。

在滚滚大势之下,谁敢和天下对着干,只会被碾压成粉碎!”

“好!”

朱元璋猛地一拍桌子,大笑出声:“好好好!好一招推恩令!娃儿,你真是给爷爷带来太多的惊喜了!”

这娃儿,脑瓜子何等的聪慧啊,手段何等的厉害啊!

咱那么多的亲孙儿,怎么就没一个这么厉害的呢……

这娃儿,要是咱的亲孙儿该多好。

“这就是推恩令吗……”

朱允炆呆呆地看着朱殷,仔细琢磨之前朱殷说的那些话,不由感到毛骨悚然。

这个年轻的医师,已经不是才能卓越了。

他精通平衡之道,精通权术,还善于应用,当真是可怕!

“这就是我的方法,不说能不能帮您老得到皇上的嘉奖,但至少不会让您被恩科事件波及。”

朱殷最后又说了句。

“咱这下真的放心了。”

朱元璋赞同地点头。

忽然又想起什么,连忙问道:“那按照你这法子,皇上还怎么杀人?”

他原本的处理方法是,抓几个恩科的主事人。

说这些人确实存在徇私舞弊,偏私南方人的行为,然后定罪,株连诛杀一批南方官吏。

以此来起到震慑南方官吏,平衡朝中局势,安抚北方官吏的作用。

但现在的方式,没有人徇私舞弊的话,那之前的想法只能作废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