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陛下!皇孙在境外建了帝国
第25章 恐怖的税务制度,朱元璋纠结了(旧版)

大明阿九

军事 |  穿越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朱殷想了想,说道:“阶梯式税务制度,其实就是我之前说过的。

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

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

户部尚书郁新愣了愣,“这如何能遏制土地兼并?

对于那些地主来说,就算田产多要多交税,他们还是一样该买买,顶多就是多交点税而已。”

朱元璋和蹇义也有些疑惑了。

朱殷笑着摇了摇头:“我所说的,地多者多纳,和你们理解的不一样。”

朱元璋连忙问道:“怎么个不一样?”

朱殷斟酌了下,说道:“我大明如今的税法规定,是普通民田一亩上交田赋两斗六升大米(2.6斗)。

你们理解的地多者多纳,如果是一百亩地,就是上交两百斗六十升(260斗),对吧?”

“那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朱元璋、郁新和蹇义都点了点头。

他们之前所理解的,确实是百亩地交税,按照一亩地税额的百倍来计算。

朱殷笑着说道:“我说的阶梯式,当然不是这么简单而已。

地多者多纳,如果家中田产在五十亩以内的,就按照正常的每亩上交两斗六升(2.6斗)来计算。

如果家中田产超过五十亩的,那每一亩地的税额,就按照正常每亩地的双倍来计算。

比方说,六十亩田产的家庭,就按照每亩四斗十二升(5.2斗)来计算。

如果家中田产达到一百亩的,每一亩地的税额,就按照正常的五倍来交税,也就是按照每亩十斗三十升(13斗)的数目来交税。

按照你们理解的方式来算,百亩地征税是两百六十斗。

按照我说的阶梯式来计算,百亩地征税就是一千三百斗。”

“我大明普通的稻田,每亩产量是两石半,也就是二十五斗。

如果百亩地要按照正常的五倍来交税,那百亩地其中一半的收成,都要交税了。

地主的地,还都不是自己种,都要找佃户。

那他们的田所种的粮食,有三成是要给佃户的,再交五成的税,那他们只剩下两成左右了。

好不容易弄来的田产,种的粮食才两成入自家库房,那他们还兼并土地做什么?

就算他们想着薄利多销,多占点田产就能把自家收入提上去也无所谓。

只要他们乖乖交税,要土地就给他们,反正他们收入多,朝廷收到的税也多。”

“嘶……”

户部尚书郁新和中书舍人蹇义听完,顿时感到头皮发麻。

他们承认这种税收制度,是可以有效遏制土地兼并的问题。

但想把这种制度推行下去,难度绝对比摊丁入亩强很多。

拥有土地超过百亩的,除了地主乡绅,还有权贵阶层,那些权贵能答应这么被割肉吗!

皇帝陛下在世的时候,他们或许只能顺从。

但皇帝陛下驾崩后,等到朱允炆这个新君继位,以他的能力,他能镇得住?

就算是燕王朱棣这种人物继承皇位,也镇不住吧。

没有镇得住的新君,政策再好,也没用啊。

“这个阶梯式,说的很贴切啊,穷苦人家少交税,富人多交税,听起来是很不错的。”

朱元璋一时也难以做出决定。

也考虑到了,就算自己推行下去,但以后新君继位,恐怕是镇不住的。

既然镇不住,迟早制度会作废,又何必大费周章去推行?

毕竟阶梯式可不是摊丁入亩而已。

摊丁入亩推行下去,以后新君维持虽然也有难度,但还没把地主豪强往绝路赶,只要朝廷足够强硬,地主豪强也只能认。

可阶梯式税收制度,那是直接往人家身上下刀了。

而且,阶梯式税收制度,也不像一条鞭法的火耗问题,火耗费征收,哪怕推行下去,新君也可以废除,笼络一下民心。

但阶梯式税收制度,是针对地主、权贵阶层的,现在推行下去,一旦新君上位再废除,那就不是笼络人心了,而是在向权贵让步,会助长地主、权贵气焰的。

朱元璋看了看旁边的朱允炆,心中有些纠结了。

朱殷呵呵一笑,也不再多说什么。

这种阶梯式税收制度,就类似现代社会的个税制度了。

月收入超过九万的,就必须缴纳45%的税收。

方法放在这了,能不能推行,就看朝廷的决策了。

至于洪武皇帝推行下去,新君继位后能否保持,这一点朱殷就不担心了。

朱殷对大明的江山势在必得。

在夺取大明的江山后,他也有绝对的把握,让那些权贵乖乖听话。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