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陛下!皇孙在境外建了帝国
第21章 土地兼并,又一千古难题!(旧版)

大明阿九

军事 |  穿越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朱殷想到历史中,一些贪吏通过一条鞭法的漏洞敛财,又压得百姓苦不堪言,打算提前把弊端给处理了。

于是,又郑重地对户部尚书郁新说道:“一条鞭法的制度,也存在一定的贪腐空间,也要提前堵住缺口。”

户部尚书郁新连忙问道:“什么缺口?”

朱元璋和中书舍人蹇义也竖起耳朵。

朱殷沉默片刻,说道:“火耗问题。

统一征收银两的话,百姓上交的,大部分肯定都是碎银。

那么就需要地方官府先以火融化铸成银锭,才好上交国库。

在铸成银锭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银两的损耗。

而且,碎银熔铸成银锭,也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朱元璋、户部尚书、中书舍人不由身躯一震。

他们一下子就意识到了什么。

朱允炆则是说道:“那这跟一条鞭法存在的贪腐空间有什么关系?”

朱殷解释道:“既然碎银铸成银锭,存在损耗和成本问题。

那地方官吏,就可以通过这一点,在征税的时候,跟百姓说,铸银导致的耗损和成本,不能全由朝廷承担。

百姓也必须承担一部分,需要多交一笔火耗费。”

朱允炆点头道:“铸银的耗损和成本,全由国家承担,国家财政确实压力大。

如果分摊到百姓家中,每家每户多收一点点火耗费用,百姓也没什么压力。

反正税钱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征收来的火耗钱,也可以用于修路架桥、赈灾救灾,兴修水利。

但征收火耗,和一条鞭法存在的贪墨空间,有什么关系吗?”

朱殷解释道:“有,比方说,朝廷规定火耗费用每家只要交三十文钱。

那一些贪吏,就会跟百姓说,火耗费用每家需要承担一百文钱,甚至更多,百姓的负担就重了。

多收到的火耗费,他们就可以中饱私囊。

所以皇上如果决定要征收火耗,那就先统一制定一个标准。

各地征税官吏,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去征收火耗钱,不准多征。

也要把每年征收的火耗费用,告知百姓,如此百姓也知道自己究竟有没有多交火耗钱。

要么就在推行一条鞭法新政的时候,直接禁止征收火耗。

提前堵住这个缺口,以免将来征税官吏利用这种缺口贪墨。”

“原来如此!”

朱允炆神色恍然,心情也极为激动。

此时此刻,他真觉得朱殷是一位完美的治世贤臣。

一想到今后可以收服朱殷,帮助自己开创盛世,朱允炆就激动得有些发抖。

中书舍人蹇义听完后,也是激动出声:“太周全了,事无巨细,但先生你却考虑的如此周全!先生真是天生的治世贤才啊。”

朱元璋拍了拍朱殷的肩膀,赞叹道:“娃儿,好样的!真不愧是咱的好孙儿。”

火耗问题,他打算让百姓平摊火耗费用。

不过,他决定这么做,并不只是想减轻国库的压力而已。

他想把火耗推行下去,也是想着以后新君继位,可以废除火耗税法,给百姓施恩,给新君积累些声望。

朱殷看着几人激动的样子,心情也是大好。

他基本可以肯定,这些人肯定会强烈建议洪武皇帝推行‘一条鞭法’的税改制度。

一旦成功,那自己接手了大明江山,就可以省去税改的过程,直接享用成果了。

众人见农村情况了解的也差不多了,也准备返程。

想早点回去推敲出税改的细则。

不过。

就在这时,粮长征税那边又发生了点状况。

“大娘,你这税粮不对啊,这少了太多啊。”

“大人,我们家只能交这么点税粮了,真的没有了,我大儿子去年大病一场,为了给他治病,我家的田产,都卖给刘秀才他们家了。”

一名穿着淡蓝色衣裳的老妇,一边抹泪,一边解释自己家交的税粮为什么那么少。

“现在我家里吃的粮,都是给刘秀才他们家当佃户种来的。

今年种的粮食,七成都给刘秀才家交租了。

剩下的还要拿去换钱给我大儿子抓药,自己家都不够吃,哪还有本事正常交税粮啊。”

粮长听到蓝衣老妇的解释,心中顿时不爽。

但表面却一副很同情对方的神色,故作为难说道:“大娘,就这些粮,连田赋都交不够,何况还有人丁税呢。

不交足税粮,是要当苦役补税钱的。

要不,你先去亲戚家先借点?”

蓝衣老妇顿时吓得跪在地面:“大人,求求您行行好,我这真的没办法了。

为了给我家老大治病,现在已经拖累我家老二、老三和老四了。

要是我们都被发配去当苦役,不仅我家老大没人照顾,就连老二、老三和老四也毁了啊!”

“大娘,我知道你的苦,但我真的无能为力,帮不了你了。”

粮长有些不耐烦了,摆了摆手:“我呢,可以给你三天时间。

你在这三天内想想办法,如果三天内你没把税粮交上来,我也只能按律法办事了。”

“大人,求求您了!行行好,我们一家会记住您的恩德的!”

蓝衣老妇声泪俱下,不断朝粮长磕头。

粮长无动于衷,不想再搭理蓝衣老妇。

朱殷有些看不下去了,走了过去,看向粮长问道:“这位大娘欠着多少税粮,我帮他交了。”

粮长愣了愣,随即说道:“还差十七斗三升九合五勺。”

“收好。”

朱殷取出一点碎银和铜钱,递给粮长,随即扶起那名老妇:“大娘,快回去吧。”

“谢谢恩公!谢谢恩公!”

蓝衣老妇不停地朝朱殷磕头。

“大娘,你快起来,不必如此。”

朱殷再次扶起对方。

“恩公,谢谢,谢谢您!”

蓝衣老妇十分感动,连忙问道:“恩公,能否留个大名啊?”

朱殷摆了摆手:“这对我来说,就是一点小钱而已,不足挂齿,你快回家吧。”

“谢谢,谢谢恩公!”

蓝衣老妇一边抹泪,一边道谢,最后走到远处,又朝朱殷磕了个头。

看着眼前一幕幕,朱元璋、蹇义都陷入了沉思。

他们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那就是土地兼并导致的恶果。

就像那位蓝衣农妇,因为给家人治病,把田产卖掉。

卖了田产,家庭收入不仅大幅度减少,还要承担赋税,这就容易导致百姓越来越穷苦。

可以说,土地兼并问题,是历朝历代帝王最想解决,却又无可奈何的难题。

当朱殷回到角落里。

户部尚书郁新沉声说道:“这种土地兼并问题,和人丁税的结合,真是个千古难题。”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