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陛下!皇孙在境外建了帝国
第14章 这是一个年轻人的主意(旧版)

大明阿九

军事 |  穿越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众臣听到朱元璋这句话,顿时愣住了。

难道增加五十一个取录名额给北方,还有深意?

朱允炆连忙开口:“给北方增加五十一个取录名额,也是长远之计。

为了让南北百姓都能承受皇爷爷的恩典,为了南北公平。

今后每次恩科取录人数,都是南北各一半。

不仅如此,恩科的取录名额,还有细分到各个地区。

酌情给各地区分配名额,让各地学子都有机会入仕……”

嘶——!

在场的所有大臣,心中顿时掀起了滔天巨浪。

就连刘三吾这种老顽固,也一阵心惊胆战。

他们完全可以想象到,一旦这种各地区分配录取名额的政策推行,会形成什么样的大势。

那绝对是天下大部分百姓都赞成、都称颂、都拥护的大势。

那绝对是任何人都无法抵抗的大势!

哪怕在场的所有官吏对抗,也绝对是螳臂当车。

谁能够和天下对抗?

谁又有能力和天下对抗!

“皇上圣明!”

“皇上圣明!此计定能使我大明四方安定!”

回过神,大部分官吏,都高呼出声。

大势所趋,他们只能顺势而为。

“什么圣明!咱怎么就圣明了?”

朱元璋眉头一挑,接着继续说道:“这主意,不是咱想到的,而是一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想出来的主意。”

说这话的时候,他又看了眼朱允炆,拿对方和朱殷进行比较。

朱允炆听到这话,见朱元璋又看了自己一眼,不由挺直了身躯,准备接受一波群臣的奉承之语。

他以为朱元璋是想把这份功劳留给自己。

毕竟自己是大明的储君,也需要一些政绩,来提升威望。

“太孙贤明!”

那群大臣也以为,这种计策是朱允炆想出来了,面色有些震撼,也有些敬畏。

太孙如此年纪轻轻,就有如此高明的手段!

朱允炆看着那些难以置信的眼神,顿时心潮澎湃,一股仿佛君王被臣民拜服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只是,他还没来得及品味群臣的拜服,就被浇了一盆冷水。

“什么太孙贤明!”

朱元璋再次皱眉,又道:“这也不是太孙的主意,而是世策医馆的朱殷大夫想出来的。”

“什么!”

“这是世策医馆的一名大夫想出来的计策?!”

“一个小小的医师,竟然有如此大才!”

那群大臣听到朱元璋的话,顿时无比震撼。

这比误以为是朱允炆的主意都更为震撼。

毕竟朱允炆是储君,有那么多的名师教导,就算提出再怎么惊人的想法也能够接受。

但一位民间的医师,能有这种才能,就相当惊人了!

“呃……”

朱允炆顿时懵了。

皇爷爷居然不是要把功劳送给自己??

我都想好了怎么在人前显圣过后谦虚一番,老头居然给我来这一出?

不对,皇爷爷这是在给朱殷铺路。

想趁此机会,让朱殷入仕,为我所用!

朱允炆人前显圣不成,本来心情不好了,但一想到朱元璋的用意,心情一下子又变好了。

对于他来说,积累一些政绩固然重要,但却远远比不上收服一名朱殷那种大才。

事实上,也确实如朱允炆所想,朱元璋把朱殷给抖露出来。

主要是想为朱殷铺路,想把朱殷安排到朝中当差。

以朱元璋帝王的身份,自然是可以随意把一个平民安排到朝中。

但他想让朱殷在朝堂爬得快点高点,好给朱殷一个能够充分施展才能的平台。

当然,朱元璋想把朱殷安排到朝中当差的主要目的,也是想进一步观察对方。

多了解下朱殷进入朝堂后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希望,使朱允炆驾驭住朱殷这种大才。

“好了,恩科一事,就这么处理吧。”

“由太孙主事,礼部侍郎、翰林侍讲佐理……”

朱元璋最后吩咐了一句,便朝着承天门的方向走去。

他还要去看看锦衣卫,对自己长孙再次消失的情况查得怎么样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