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陛下!皇孙在境外建了帝国
第12章 刘三吾想捍卫自己的风骨?没戏!(旧版)

大明阿九

军事 |  穿越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离开医馆后。

朱元璋并没有回大内紫禁城。

而是直接从长安街往北,赶往中央高级官署区的礼部衙门。

大明的皇宫,由皇城和宫城组成,位于应天府的中部区域。

皇城在外,围护着宫城紫禁城,皇城南面正门是洪武门。

从洪武门到大内紫禁城,需要通三座城墙过三道城门,经过将近五里的路程。

洪武门的左侧,是长安左门,进去就是中央高级官署区。

刚到礼部衙门,朱元璋就见到了锦衣卫指挥使。

但锦衣卫指挥使告诉他,监视疑似皇长孙的锦衣卫失踪了。

那个疑似皇长孙的人,也没消息了。

朱元璋勃然大怒,立即下令让锦衣卫指挥使去查清楚情况。

压着火气,他又令人召集了一群六部的官吏,以及一些内阁学士进行廷议。

眼下处理恩科事件要紧。

三十多名官吏到场后。

朱元璋坐在太师椅上,扫了众人一眼:“恩科一事,你们想好了该怎么处理吗?”

礼部尚书郑沂没有开口,而是看向负责主持恩科的翰林学士刘三吾、侍读学士张信等人。

见众人没有主动开口,礼部尚书郑沂往前走了一步,说道:“陛下,臣以为,可以适当放宽取录要求,增录一些北方学子入仕,安抚下北方人心。”

朱元璋板着的脸,稍微缓和了点。

监察御史也连忙附和道:“皇上,臣附议,眼下还是先平息下风波最为妥当。”

“不妥!”

翰林学士刘三吾往左走了一步,反驳道:“皇上,既然此事已经查清,并无舞弊情况,那为何不直接昭告天下?

既然早就定下科举的规矩,那就应当按照规矩办事。

考试的成绩,才是取仕的标准,北方人考不过南方是事实。

如果额外增录那些北方学子,那对于通过真本事考取成功的人来说,就很不公正了!”

朱元璋顿时眉头一皱,看向其他人问道:“你们觉得呢?”

侍读学士张信连忙开口:“皇上,臣也觉得,按规矩办事更好。”

朱元璋扫了众人一眼,淡淡地说道:“既然都有不同的想法。

那赞成增加科举名额给北方的,就站在右边。

觉得不妥的,往左边站吧。

让咱看看,你们都是怎么想的。”

“皇上,无规矩不成方圆,既然规则已定,就不能随意更改!”

翰林学士刘三吾第一个站到了左边。

“臣附议!”

接着,侍读学士张信、王府长史黄章、王府纪善白信蹈等人,一并走到了刘三吾的身后。

“陛下,增录北方学子,安抚人心,此举很有必要!”

礼部尚书郑沂则是站到了右边。

“臣附议!”

翰林侍讲戴彝、右赞善王俊华、司直郎张谦、监察御史等人也跟了过去。

“看来,更多人还是跟咱想的一样嘛。”

朱元璋满意地点头,随即又道:“咱觉得有必要昭告天下,这次恩科不存在徇私舞弊。

也有必要专门增加一些取录名额,给北方的学子,安抚北方人心。

但如果要额外增加一些取录名额的话,你们觉得该以什么理由昭告天下更容易服众?”

礼部尚书郑沂率先开口:“陛下,依臣之见,理由可以是由于北方常年战乱,导致北方学子学识底蕴不如南方,致使北方学子在科举考试中略显吃亏。

故,陛下心系北方疾苦,特施恩典,照拂北方。”

朱元璋微微颔首,又看向其他人:“你们觉得呢?”

礼部侍郎陈迪启禀道:“皇上,臣觉得理由可以是蒙元残余势力时常南下侵犯,北方御敌劳苦,为南方营造安定条件,皇上特施恩典增录北方学子。”

朱元璋点了点头:“很好,还有呢?”

“皇上,臣觉得,理由可以是因驿道没有完全打开,耽误北方学子进京赶考,影响了发挥……”

“皇上……”

那群站在右边的大臣,也一一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翰林学士刘三吾、侍读学士张信、黄章等人,则是选择了沉默。

“都不错。”

朱元璋听完后,还算满意。

对比了朱殷的想法,朱殷相当于把这些臣子考虑到的,都总结起来了。

想了想,朱元璋又扫了眼众臣,说道:“你们的理由都很好。

但你们有没有想过,无论用你们说的哪种理由,北方的百姓都会有人认为,朝廷之所以给北方增加取录名额,是因为恩科存在徇私舞弊。

是因为朝廷由于心虚了,才给北方增加名额的?

要是都这么想的话,那朝廷的颜面何在?”

“这……”

那些大臣顿时面色为难了。

他们不是没有想过这种问题。

但眼下最为重要的,是安抚北方民心,以免造成大乱。

“这种问题,你们觉得该怎么解决?”

朱元璋再次开口问道。

“皇上,恕臣愚钝……”

那群臣子不由低了下头,一时难以想到更好的办法。

翰林学士刘三吾顿时心情大爽。

在他看来,这种问题近乎无解。

这种局面,也是他最愿意看到的,他只想维护科举的公平性,不愿打破规矩。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想维护自己的名节与风骨。

他是恩科的主事人,一旦增加取仕名额给北方,在他看来,那除了会让天下人以为朝廷心虚,也会让天下人断定了他在科举中徇私舞弊,偏私南方。

这种事,他岂会眼睁睁看着发生?

北方学子的前途,和他的名节相比哪个重要?他肯定选择自己的名节。

看到众臣一时没有办法解决问题,刘三吾知道机会来了,于是再次开口:“皇上,既然不管用什么理由增录北方学子,都不能真正服众。

那不如直接昭告天下,把不存在徇私舞弊的情况公布出去,不必再增录北方学子了。

如此,至少能够保住朝廷的颜面。

至少能够维护住科举取仕的规则。

至少能在天下学子心中,保持住科举取仕公平的印象。”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