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我,高俅,决定替天行道
第十章 艺术没有边界(旧版)

莱塔夫

军事 |  架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宋之福啊!”

向来稳重的李太傅,几乎是小跑着进殿的。

李太傅进来的时候,徽宗皇帝正假装专心致志地批改奏折。

高秋看着徽宗,尬在当场。

喂,哥们儿,有没有演戏的天赋哦?

您一个人的时候,批奏折假装用功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可我明明像个树桩似的在这儿站着呢,您不觉得尴尬吗?

姜还是老的辣,李太傅瞅一眼,就什么都明白了。

但他是臣子啊,不能戳破皇上,只能陪着演戏。

“陛下,千万不要过度劳累,注意龙体啊!”

“好好好,那我休息一会儿再继续吧。”

徽宗也乖觉,借坡下驴,把拿反了的奏折放到一边。

“太傅,你来的正好!”

“刚才太尉献了重宝,大宋的太阳!”

李太傅看了高秋一眼,说道:“哦?”

接下来,徽宗满脸笑意、抑扬顿挫地给高秋吹了半个小时的彩虹屁,又给自己吹了半个小时的彩虹屁。

“大宋之福啊!”李太傅连连点头。

李太傅抱着水稻杆,比抱孙子还开心!

“对了,你干什么来了?”

徽宗终于想起来问太傅的目的。

“陛下,臣来是请您颁布一项十万火急的命令!”

“哦?”

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太傅李格非其实已经退休了,先皇觉得他是大儒,非要准他宫内行走,好时时提点徽宗。

可是,每次太傅找徽宗都没啥大事,不是嫌他不上早朝,就是嫌他奏折批改的不及时。

“昨天太尉献的《学习宝典》!一句话概括,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下奇书啊!”

“臣建议,东京、临安、眉山的印刷署,加紧把《学习宝典》印刷出来,作为乡学、官学的本子!”

“还不止!明天秋季全国会式,也可以用它命题。”

不是吧?真有这么神奇吗?

徽宗抽出留给他的那本《艺术没有边界》翻看起来。

《学习宝典》这套书总共有十几本,昨天高秋献书后,几位朝廷重臣各自拿了一本回去。参知政事王安石拿的是地理,大学士苏轼拿的是书法,开封府尹包拯拿的是化学……

而李格非手里的是语文。

“国画的绘画技法,嗯,晕染、留白——”

徽宗嘴里念念有词,“也没什么特别的啊,这些朕都知道。”

对一个在艺术方面有极高天分的人来说,虽然没听过这些专有名词,但只要稍加思索,也就清楚了。

“这!这是什么?”

徽宗忽然惊叫起来。

“捕捉光影变化,立体画派!还能这样画吗?”

他激动的手抖有些抖了,忙不迭继朝后翻。

“这是——奇迹啊!”

举起手中的画本,上面赫然是那副世界名画《睡莲》。

“光影、色彩简直完美地交织在一起,吾辈不及也。”

再看!

超级逼真的写实主义吓了徽宗一跳,还以为画里的人要蹦出来呢!

色彩艳丽的野兽派,徽宗不大喜欢,张牙舞爪的,挺吓人的。

抽象派,嗯,还看不太懂。

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看得徽宗目瞪口呆。

短短五分钟,他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果然,对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朕虽贵为天子,在浩瀚的艺术海洋里,不过沧海一粟,太渺小了。”

徽宗有些受打击了。

这也难怪。

他正当自负的年纪,也有自负的资本。

在二十啷当岁的时候,成了皇帝,率土之滨莫非王土!

全天下都被他踩在脚下!

他的书法,自信可与历史上的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比肩!

绘画、木作、琴瑟,他样样精通。

母后总说,他是天底下最聪明的孩子呢!

“大宋之福!”

徽宗从打击中清醒过来,举起书本问道:

“你是说,类似这样的书,还有十几本?!”

李太傅重重地点头,眼里闪着光,“从文学、历史、贸易、军事,统统都有!”

我去!

徽宗腿一软,差点从椅子上跌下来。

这把椅子也是他自己做的,可能,木头质量不好吧——

“太尉啊,爱卿啊,短短几个时辰,你给了朕太多惊喜。”

徽宗面上是高兴的,眼神里却参杂了其他的成分。

哎,果然,开始怀疑自己了。

不过,这也是预料之中的事。

高秋早就想好了说辞。

“陛下明鉴,都是天降祥瑞!”

“一定是陛下治世清明,感动上天,才出现奇书、良种的。”

“这是上天要复兴我大宋啊!”

“老天爷只是借我的手,发现宝物而已,说白了,我就是个工具人啊。”

高秋无比诚恳地撇清自己的关系,把功劳都上交给皇帝。

“呵呵”徽宗眉开眼笑起来,没错,他是离天最近的人,一定是上天也看出他天赋异禀,特意奖励他的!

“我就说嘛,太尉你书都没读过两三本,大字不识几个,怎么能得到天下奇书,还有这比金子更珍贵的种子,叫什么来着?水稻对吧?”

高秋只好陪着假笑。

“陛下,时不我待,请速颁圣旨,天下学子们也好早点与这套书相见!”

李太傅催促道。

“好!”少年天子气势昂扬,大喊一声:“笔墨伺候!”

一阵笔走龙蛇,徽宗的诏书写完了。

“着令全国五大印刷中心,加紧印制《学习宝典》,官学即日起以此本为纲。”

“南方各省,开辟水田,广种水稻。”

诏书很快送到了政事堂。

本来以为还要再废一番功夫,才能把这两项命令执行下去。

没想到位同副相的王安石早有变法之意,看到水稻种子后,立即把自己原先准备的变法底稿统统烧掉,执行了广种水稻的命令,还说:

“高太尉皎如明月,我不过沟渠而已。”

一时百官震动,

这还是他们认识的那个胸无点墨的高秋吗?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以前瞧不上他的人,都上赶着来结识。

提亲的人都排了两里地。

高秋是一个不见,他太忙了。

皇帝颁布命令容易,具体执行下去可太费功夫了。

就说《学习宝典》的普及吧,没有讲师可不行!

他跟李格非一起,在原来的国子监之外,成立了同文馆,专门传授新的知识。

开封城里东西南北,都开设了新型书院,还有同等数量的女子官学。

水稻种植,也需要技术人才的培养。他决定物色几个好手去南方研究一下水稻种植的事情,如果事事都亲力亲为,别说给他十年了,一百年都不见得能振兴大宋!

军事方面也不能落下,《传世兵书》也得赶紧推广!

“老爷,老爷,门外有个姑娘来拜访!”

李升又来报告了。

“什么姑娘?!我在忙着呢,不见!”

“老爷,你还是见见吧,是一个特别特别好看的姑娘。”

李升再三强调,小眼睛闪闪发亮,生怕老爷拒绝。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