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疯了?祖龙举国助我抢亲!
第三十九章:诸臣的震撼!开始行动!赵齐名声传遍咸阳!(旧版)

从本章开始听

第三十九章:诸臣的震撼!开始行动!赵齐名声传遍咸阳!

嬴政望着眼前堆积成山的土豆与红薯,内心之中充满了震撼。

几乎就在一瞬之间。

从系统空间之中,将实物堆满了整个偏殿,这一幕简直太匪夷所思了。

让嬴政感觉极其的不真实,并且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这不就是仙术吗?

除了仙术,嬴政也实在不知道,什么术能够做到这般程度。

还有这些土豆红薯,在没有堆积出来,尚且存放在系统空间的时候,又是怎么存放的?

而那系统空间,又有多大?

这一切,对于嬴政来说都是未知的,是已经超出他的理解,超出他认知的东西!

不过,虽然嬴政觉得很震撼。

但是联想到之前帮助赵齐抢亲,得到了一颗增加十年寿命的增寿丹,嬴政倒也能够理解这种“震撼”。

总之就是仙术了!

至于系统空间究竟是什么东西,这些土豆、红薯以及之前的增寿丹,究竟是怎么来的。

嬴政虽然好奇,但现在并不是探究的时候。

而是将这些土豆与红薯,种下去,从而迎接接下来的旱灾。

“这些种子数量庞大,若是让关中百姓种下,等收成之时,必然不会有饥荒情况发生。”

随后,嬴政一手抓起一个土豆,另一只手捏起一个红薯,暗暗一叹。

系统给的土豆与红薯实在太多了。

而且以这两种作物的产量,若是将其安排下去,即便遇上旱灾,只要不是颗粒无收,只要多少有些收成,那么饥荒定然不可能发生。

随后嬴政陷入沉思。

怎么样将这些土豆红薯,让关中百姓种下去。

......................................................................

第二天早朝结束。

嬴政将冯去疾,蒙恬蒙毅两兄弟,以及王家父子等几名重臣留下,打算与他们一起商讨种土豆红薯一事。

毕竟这么大的事情,嬴政不可能不让他们得知。

这些人都是朝廷的坚实砥柱,理应让他们知道。

至于李斯,嬴政则是没留下他。

经过助赵齐抢亲、以及昨日灯会一事。

嬴政已经意识到李斯,与赵齐双方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的增大,而且在今日朝堂之上,李斯参了一本赵齐。

虽然以赵齐的地位,还不能上朝。

李斯参赵齐手段狠毒,让他儿子丢了颜面。

不过众人都知道事情前因后果,自然不可能处罚赵齐,此时也就这么不了了之。

由此可见,李家无论是李刻,还是李斯对于赵齐。

都怀抱着极大的恶意。

这样的话,嬴政就得在李家与赵齐之间,做出选择了。

可是,这还用选吗?!

虽然李斯的功劳不小,但是在自己统一六国之后,也给予了补偿,而且现在的李斯,内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为人知的想法。

而赵齐,那可是他认的兄弟!

所以嬴政定然是站在赵齐一方,于是也就有意无意的,开始疏远李斯。

章台宫。

“陛下将我等留下,不知所为何事?!”

冯去疾一脸疑惑的问道,而王翦与蒙恬等人,同样感到不解。

“诸卿,朕问你们一件事,若关中大旱,作物收成锐减,会出现何等情况?”

嬴政微一沉吟,而后说道。

“饿殍遍野,民不聊生,或为充饥易子相食!”

王翦皱着眉头说道。

这些事情并不是猜测,而是事实,光是史书上记载过的都有很多次,每逢旱天遭殃的,绝对是百姓。

何况,他们也亲身经历过几次。

嬴政点点头。

冯去疾疑惑的说道:“陛下怎么问出这个问题?”

嬴政没有隐瞒他们,“今年是旱天,作物收成保守估计,会锐减八九成。”

冯去疾等人齐齐色变。

“陛下......如何得知今年会出现旱灾?”

王翦凝重的问道。

旱灾,那简直比战争还要可怕!

只是他不明白,嬴政为何为知道?

嬴政说道:“诸卿不用问朕如何知道,若关中大旱,何解?”

他没说是赵齐所言。

现在冯去疾等人对赵齐的印象,刚刚有所改观,从一个游手好闲的浪荡公子,改观成一个才华横溢的诗才。

若是让他们知道旱灾出自赵齐之口。

怕是觉得赵齐妖言惑众。

毕竟冯去疾等人,并不太了解赵齐。

而且增寿丹,土豆以及红薯的来历这些事,嬴政还不能暴露,所以就隐瞒了他们。

嬴政的话音落下之后。

大殿内诸臣紧皱眉头,默不作声。

旱灾还不比涝灾。

涝灾尚可疏通治理,不至于太过毁坏作物,这旱灾,可是真的没有办法。

不然之前发生旱灾的时候,也就不会饿死那么多人了!

“陛下,旱灾无解。”

沉默了片刻之后,冯去疾叹息一声,摇了摇头说道。

嬴政并不意外他们的回答。

旱灾的解法就是粮食,可旱灾毁坏粮食,所以说根本无解。

这时王翦疑惑的问道:“陛下将我等召集至此,是为了说这件事?”

嬴政点头。

王翦又问:“那陛下可有解决之法?”

冯去疾等人也看向嬴政。

嬴政微微笑了笑,而后对着老太监拍了拍手,老太监顿时会意,迈步出殿。

冯去疾等人面色疑惑,不知道什么意思。

时间不长,老太监又回来了。

手中端着一个琉璃盘,盘中是摆放整齐的一些东西,好像是食物?

有黄的,有红的。

还散发着热气与香气,令人很有食欲。

不过他们之前从来没有见过这等食物。

老太监将琉璃盘放在桌上。

然后将盘中的食物分给冯去疾等人。

冯去疾等人一脸不解的望着嬴政。

“诸卿不妨尝一尝。”

嬴政说道。

听到他的话,冯去疾等人也没有多问什么,便撕开外皮吃了一口。

几人当即神色一顿。

显然没有想到,这看起来奇奇怪怪的食物,味道竟然还不错。

“陛下,这是何物?!”

冯去疾不解的问道。

嬴政开口:“黄皮为土豆,红皮为红薯。”

“土豆?红薯?”

冯去疾等人琢磨着这两个名字。

“诸卿觉得,此物可为主食否?”

嬴政又问。

“为主食倒也不可,只是陛下,此物臣等先前从未见过,想必是稀奇之物,怎能作为主食呢?”

冯去疾惊诧的道。

嬴政说道:“现在是稀奇之物,不过过段时间就不是了,土豆与红薯这两种作物,正常情况下可亩产两三千斤!”

话刚出口,众人就惊了。

一个个目瞪口呆,神色显得极其的不可思议!

若不是从嬴政口中说出,他们甚至会以为对方在给自己开玩笑。

正常情况下亩产两千三千斤?

这怎么可能?!

要知道现在的农作物,正常情况下也就只有二三百斤!

那可是相差了整整十倍!

“陛下,这......是真的吗?两三千斤,可这怎么可能呢?”

“是啊,这怎么可能呢?”

冯去疾等人艰难开口。

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朕还会诓骗你们不成?”嬴政说道。

倒也不怪他们这么震惊。

自己当时在赵齐口中,听到有亩产两三千斤的作物之时,也是这般的震惊!

“若此二物当真亩产两三千斤的话,那么只要旱灾不极严重,便可有收成,度过灾荒!”

冯去疾脸色凝重的说道。

而后又想起了一件事,说道:“只是陛下,此二物现储存多少?若不多的话,想要大规模种植,至少要等上几年,还是解不了今年的旱灾?”

嬴政闻言起身,对着几人道:“诸卿且随朕来。”

说着,便迈步走向偏殿。

冯去疾等人连忙跟上。

......................................................................

偏殿中。

“这?竟然这么多?嘶!”

“我还以为此二物极其稀少,却不想陛下已经储存了如此之多!”

“这些土豆与红薯,足够关中之田半数种上了吧?”

冯去疾等人,被偏殿里中的景象震撼到了。

偌大的偏殿,全部都是土豆与红薯二物,几乎堆积成山了。

这些若是种在地里,按照嬴政所说正常亩产两三千斤,旱灾时保守估计应该也有个二三百斤。

这样一来,饥荒便起不来了!

诸臣神色极其的兴奋。

而盖聂与章邯却是暗暗的皱了皱眉头,他们可是嬴政随侍,随侍陪伴在嬴政身边的。

可却从未见过,嬴政储集这二物,怎地现在如此之多?

不过两人虽然想不明白,但是也没有多说什么。

“如今二月,种下之后大概七八月份可熟,虽不知收成怎样,但可以保证让大秦子民,度过今年旱灾!”

嬴政声音浑厚的说道。

冯去疾等人点了点头,用食物解决旱灾,是最好的办法。

不过随即,冯去疾忽然想起一事,说道:“陛下,只是如今关中田地,已种有作物,若是再种此二物,是套种,还是单种?”

闻言,嬴政眉头微微皱起。

秦朝的主粮是六谷,六中谷物如今早已经播种在地里。

单种是一片田地全部种上土豆或者红薯,这样必然要废弃已经种下的谷物。

套种便是,在六谷中间种植二物,这样产量会减少。

理论上来说,今年会发生旱灾,单种是最好的方法。

不过这个消息只有他们这些人知道,百姓不知道,如果强行废弃已经种下的六谷,恐怕会引起恐慌。

而且还被会有心人利用。

所以嬴政也得考虑这些事情。

沉吟了片刻之后,嬴政缓缓说道:“陇西与齐地单种,其他地方套种。”

话音落下,冯去疾等人脸色凝重的点点头。

秦朝有三大粮仓,分别是齐地、巴蜀、与陇西。

三地土壤最为富饶。

单重土豆或者红薯,能够发挥中最大的作用。

不过嬴政下了这个决策,就是废弃两大粮仓的六谷,若处理不好,或者发生些什么变故,绝对会引起动荡。

“事不宜迟,王贲将军前往陇西,蒙毅上卿前往齐地,亲自坐镇,务必使二物播种下去。”

“期间如若发生变故,无论牵扯到何人,盖以叛国罪论处!”

嬴政重重下令。

关系到江山社稷,大秦子民,土豆与红薯二物,谁碰谁死。

......................................................................

随着嬴政一声令下,王贲与蒙毅两人领命而去。

因为土豆与红薯二物,就在嬴政的皇宫之中,所以流程也就没有那么多了。

不久后,一辆辆车便从皇宫而出,出了咸阳,朝着齐地与陇西两个方向而去,并且还有军队守卫。

这么大的阵势,自然也是引起了一部分人的注意。

比如说反秦势力。

这些人一直盯着皇宫,但凡有什么风吹草动,基本上都瞒不住他们。

不过,虽然他们注意到了,但却不知道具体发生何事,只能暗中命人探查。

对于一些咸阳群众来说,同样感到有些好奇。

但他们也没有过于在意。

因为今日的咸阳城,发生了一件大事,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嘿,听说了吗?就在昨日,李家二公子在燕归湖上举办灯会,结果赵齐赵公子大出风头,作出一首千古名诗!”

...............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