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捡长乐,我皇孙身份被曝光
第二十一章 刘庸贪功(旧版)

绿西瓜

军事 |  架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刘庸当即带着李晓就往回走,要到县令府和李晓仔细掰持掰持。

在路上刘庸一直在想怎么把曲辕犁这份不世之功据为自己所有。

虽然是李晓造出的曲辕犁但是一个小孩子就算是被奖赏也不会有太多的实质性东西。

还不如让他来领取这份功劳!

起码他身为一个县令是一个官职人员,上面要提拔要奖赏都可以直接来。

一个小孩子能让他做官吗?

钱财的话刘庸随便给李晓些银子打发了就行了,一个小孩子也不会知道那么多。

更不可能明白造出曲辕犁这件事的重要性!

小孩子嘛!随便忽悠一下就行了。

实在不行他还敢反抗自己这个县令老爷不成?

对刘庸来说拿捏一个九岁的小孩子实在是太简单了,他之前没有做过这种事是因为利益不够大。

而且此地离着上京城距离很近,没有必要为了一些蝇头小利去冒风险。

但是这次不一样,曲辕犁之功实在太过重大了,值得他去冒一次险!

而且一个小孩子也翻不起什么浪花,风险是非常小的!

可以说刘庸能将曲辕犁之功牢牢的握在手中,而且风险系数低,回报率极高!

到了县令府,想了一路的刘庸已经想清楚怎么打发李晓。

刘庸先是让师爷给拿出了三十两白银。

李晓在大唐生活了三年,自然知道现在流通的铜板和银子是怎么换算的。

一两等于十钱,一钱等于十分。

按照此时的市场购买力的话,一两银子大概等于现代的两三千块人民币。

而分成十钱,一贯钱大概就是两三百块钱,足够一个普通家庭用上一个月。

而刘庸现在拿出的三十两白银就等于拿出了八九万块人民币,放在此时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刘庸对李晓说道:“李公子,这曲辕犁之事,本官要向朝廷上报,你且先拿着这些银子”。

“等朝廷的赏赐下来,本官在给你补上后面的”!

此时的刘庸还算客客气气的,毕竟是李晓把曲辕犁带给了他。

现在刘庸想的就是把李晓先打发了之后,好去献上曲辕犁领赏。

只要刘庸把曲辕犁给上面报上去,这份功劳就实实在在的落到他的头上了。

现在就是稳住李晓,不让他做出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比如……带着曲辕犁找上别人。

此地离上京城距离近,李晓若是真要去找另一个来主事也不是不可能的,上京城内都是官,一板砖下去砸到一大片!

所以刘庸直接拿来了三十两白银打算先送给李晓稳住他。

等到功劳拿到手之后再如何如何还不是他说了算?

李晓当然不知道刘庸的想法,看到他拿出三十两白银,并且说等朝廷赏赐下来继续补上。

李晓不疑有他,刘庸说的合情合理,且还给了些银子。

另一方面刘庸也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名声不好的事,所以李晓的警惕是很低的。

李晓把三十两白银装好之后就告辞了一声,推着小车出了县令府。

到木匠铺归还小车的时候,天色已经渐暗,太阳已经西落天边是映红的晚霞。

中年男子正在收摊,看到李晓来了有些诧异。

“小哥,明日送来也行的”。

李晓把小车交给他,笑道,“正好顺路”。

“可要歇息一下?”中年男子听李晓这么说还以为他出了趟远门。

“不用了,家中有人在等!”

送完小车李晓就迎着晚霞朝着家中方向走去。

到了家中正看到在焦急等待的长乐。

长乐看到李晓赶紧迎了上来,“晓儿你去哪了,怎么这么晚才回来?”语气有些埋怨。

李晓这么小的年纪出去这么长时间又回来的很晚,实在让她担心了好半天。

但是她又不敢出去,怕李晓回来家中无人,只能在家中焦急的等待。

李晓面对长乐的埋怨也不在意,取下身上的包裹笑着对她说道:“姑姑,你看!”

“看什么,饭都凉了!”长乐话还没说完就看到李晓手中的白银。

“晓儿你去做什么了,哪来这么多银子?”

长乐第一时间不是关心这些银子而是关心李晓在外面做了些什么,她怕李晓学坏,不然一个九岁的小孩子怎么能弄来这么多白银?

“姑姑不用担心,我先把饭菜热一下再跟你说”。

李晓再次把饭菜端到桌子上之后,一边让长乐赶紧吃饭一边说起了今天发生的事!

长乐听完之后很是震惊,正在吃饭的嘴都合不上了。

她震惊的不是李晓弄回来这么多银子,而是震惊李晓造出的曲辕犁!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