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让你辅政我皇孙,别篡位啊
第八章 削藩?不作死就不会死(旧版)

从本章开始听

臣黄子澄启奏

朱三不禁皱了皱眉,这个黄子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可不能让他带坏了这老实实在的大皇孙。

朱三发现,今天的朝会,这些人都变得健谈了,全没有之前的寡言寡语,尤其对削藩之事也是慷慨激昂。

思索片刻,也不得不承认,之前有朱元璋在,大家都有顾忌,昔日朝臣只是认为分封太过,就惹怒了朱元璋,死于狱中。

老朱刑罚太严,之前大家都是提着脑袋跟着老朱做事。如今这软弱的大皇孙已经成为皇帝,他们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不过朱三考虑的比他们深多了,现在这天下,要削藩?无疑是作死,南征北战多年,镇守北京,兵多将广,战斗力极强,现在朝廷这些人,谁能靠得住?

兵部侍郎赵敬倒是不错,果断的站出来反对用兵,希望通过迁移封地的办法来逐步解除藩王的兵权。

齐泰、黄子澄则认为朝廷根本就不该有藩王,朝廷的王爷不应该有军权,也不应该有政权,只应该饱食终日,生儿育女而已。

甚至他们还争论了削藩的顺序,黄子澄主张先易后难,最强的是燕王,应该削夺其羽翼,如今代王已经在京师,建议直接废为庶人;其次是现驻大宁的周王,他与燕王最亲,且领地也临近,应该先行剪除。

齐泰却认为,应该先剪除燕王,周王不足虑,而且周王目前就在燕王身边,不可以轻举妄动。

方孝孺、解缙的看法则不同,他们不主张削藩,认为诸王只有护卫,不足为虑,皇家应该为天下人做表率,应和睦相处,不应该起无益的纷争。

大皇孙这才发现削藩遇上了一个新问题,周王离开开封,移驻大宁,却和燕王打成了一片,这可有些棘手了。

大皇孙听着众人的争论,有些头疼,就转向了一直沉默不语的朱三,道:“太傅,你怎么不说话?”

朱三却如同没听到似的,直到方孝孺上前推了他一下:“皇上问你话呢。”

朱三才抬起了头,看了看众人和朱允炆,站起来道:“皇上,臣还没有想好。”

首辅不说话,朱允炆有点更举棋不定了。

朱三看没人说话了,不得已站起来说道:

“首先如果马上削藩,是肯定要打仗的,燕王叔不会那么容易认输的;其次,陛下刚继位,如此骨肉相残,容易让天下人笑话。”

“我看,还是暂时不要削藩,安定藩王之心,待时机成熟,再做打算。如今皇上召集朝臣讨论,一旦泄露风声,则藩王就会有提防之心。”

“可是如何昭告天下呢?”

“放代王回藩,如此则可以表明皇上对藩王的善意,代王有刺驾之嫌,皇上都能原谅,那么其他诸王自然安心,这种情况,还不满的只会是少数,也容易对付。”

“代王,”朱允炆想了想,道:“这样不大好吧,如果代王和燕王连成一气,恐有不妥。”

“不会的,如今有陈瑄、陈质坐镇大同,皇上可以密旨让他们监视代王,另外皇上还可以削夺代王护卫,则代王只能服从皇上诏命。”

“而且代王无足轻重,最主要的是燕王。”

“先皇在时,诸王与一将领无异,不足为患。但是皇上继位,那就是大问题了。”

“臣以为,主要是因为诸王带兵日久,将士俱习惯听其号令,所以诸王的影响力已经超出了其护卫军,这就是其可怕之处。而影响力最大的,就是燕王。”

“自古以来,藩王镇守要害之所,并不稀奇,但即使算上前朝,藩王用兵能力在燕王之上的,恐怕也只有凤毛麟角。

先帝以布衣起事,成就帝皇,以卫所制而分众将之兵权,再以诸将之女嫁于诸王,诸将只好去扶植诸王。

而且诸将久处京师,卫所军却有自己的土地,一旦诸将的亲军成立卫所,他们无法掌控其旧属;

可是诸王不同,他们封地固定,与卫所军比邻而居,其影响力不仅超过诸将,久之也会在朝廷之上。所以削藩不可太急,但也不能不急。”

“燕王最麻烦的地方在于他长期统帅大军,深得军心,屡战屡胜,抛开其身份不谈,他已经实际上控制了北平都司,权力上也不在昔日的范阳、卢龙节度使安禄山之下,其用兵之能甚或有过之。

最后他作为朝廷亲王,如果在两军僵持之时,他说,皇上是我侄子,已经准许我裂土封疆,立为实际的藩王,我们不用打了;

或者说,我是皇上的叔叔,你们沾了皇族的血,不怕皇上杀你们吗?如此种种,很可能会让士兵失去斗志,这一点小小的差别,也许会影响战争的成败。”

“对付燕王,下下策是开战,最好是通过朝堂解决,比如在先皇小祥之时,按照礼制其必来京师,那时候皇上应果断将其扣留,用卓侍郎的办法将其改封,这是最佳方案。”

“如果他称病不朝,说明他要动手了,那时候,朝廷只能先下手为强,将其军队和将领外调,然后抓住机会,一击得手。”

“当然,如果失败,就只好兵戎相见了,这样虽然百姓要遭殃,但是朝廷兵多将广,只要运筹得当,还是可以很快剿灭燕王的。”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