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破碎的小丑
第二十四章翻旧事壹大爷遭殃(旧版)

从本章开始听

杨守义从容不迫的站起来,

从兜里拿出准备好的笔记本,

翻开第一页,

“易忠海,红星轧钢厂八级钳工,月工资99元,街道任命的壹大爷,自1950年起开始管理四合院,迄今十五年有余,我说的这些没错吧”;

翻开第二页,

“1952年冬,我父亲杨杰去世,据我后来所知,院里除了身为五保户的聋老太太外,每月杨家都应该有米面补贴,可是我从来没见到过定量,这些东西去哪里了,你应该知道吧”;

举起夹着的存折,

“我母亲梁宸去世前将家里的存折交给了我,我在上面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律,她每月都有定额30块钱的整存,剩下的是不同数额的零存,如果我没猜错的话那30块钱应该是我父亲留下的街道津贴”;

翻开第三页

“1957年,我母亲梁宸去世,后来的街道津贴是你帮我代领的吧,易忠海同志,你还记得你给过我多少嘛,不记得了吧,那我告诉你”;

拿出签收条,

“自1957年到1962年,我实际每月所收的街道津贴是15元,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别的津贴,每月未经我允许你从我手里‘扣押’的金额是15元”,

“国家对英雄遗孤的补助款,你都能动心思,我倒是想问问你是怎么敢的”,

“另外我没记错的话,聋老太太是五保户吧,所谓的五保很多人不清楚,那我就说个明白,五保——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丧葬,那么我倒要问问了,聋老太太应该过的是什么生活,她现在过的是什么生活,钱粮票都去哪里了”,

“杨家的这笔钱应该是900元左右”;

翻开第四页,

“何大清,原四合院贰大爷,1958年离开大院,何雨水那年十一岁,明知道女儿还在上学,我不信他不给何家留钱,即使没留应该也会按时邮寄回来,我没猜错的话,收钱的人应该是你,那么这些钱你有没有给傻柱”,

“这笔钱的金额应该在1200元左右”;

翻开第五页,

“贾家,1958年,贾东旭因公去世,那他的后续事宜是厂里负责,而且还有抚恤金,三个孩子不到年龄应该也有津贴,后来秦淮茹顶岗后附加工龄,她们家的家庭收入每月应该是27.5元的工资,9元钱的津贴,加起来36.5元吧,国家规定的贫困线是人均5元,贾家那里穷你告诉我”,

“同样,从1958年到1965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不包括今天易忠海同志一共为贾家组织了6次捐款,总金额应该最少600元,差不多每月8元,整体算下来贾家每月有差不多44.5元”,

“我就想问问你们三位大爷,这样的家庭都活不下去的话,全国上下有几家能活下来”;

翻开第六页,

“1959年年中,院里为贾家举行了第二次‘扶贫’,厨房大厨何雨柱同志开始为贾家带饭盒回来,这背后应该有易忠海同志的授意吧,那么易忠海同志难道就没有想过这是属于‘盗窃’国家财产的行为,要知道动用公家资金购买的一切严格来说都是公物,哪怕是剩菜剩饭,更不用说是新鲜的”,

“1960年,杨家跟贾家闹矛盾那次应该还记得吧,那次秦淮茹不慎掉落的饭盒,我在收拾院落的时候发现除了白菜、土豆是剩菜之外,可是有猪肉跟腊肉的”,

翻开第七页,

杨守义大概看了看,然后把笔记本合上,

“我要说的暂时就这么多,不过易忠海同志,难道你不需要给杨家、何家一个交代嘛”

最后斩钉截铁的怒吼声,夹杂了自己这么多年来太多的委屈与怒火!

……

8岁,父亲去世,他茫然不知所措;

14岁,母亲去世,他开始忍辱负重;

18岁,毕业入厂,他有心而又无力;

21岁,他峥嵘初露,力求一个‘说法’;

……

从刚刚杨守义跟聋老太太对话开始,

易忠海就站了起来,

随着笔记本一页一页的被翻开,

易忠海先是淡定从容,然后惊慌失措,接着冷汗淋漓,再是面色苍白,复又双腿颤颤,最后瘫软无力,听到杨守义最后的怒吼,他一下子瘫倒在地上,这么多来,他对杨家、何家、贾家做的一切,基本上都被‘红果果’的

揭露出来……

随着杨守义一句句话说出来,

所有人的三观都被颠覆了,

谁也没想到平时待人和善的壹大爷做了如此多的事,

就连街道办的王主任也是被吓坏了,要知道英雄遗孤的安置、五保户的善后工作都是他负责的,听到这些,他恨不得撕了易忠海,这可是根本性、选择性问题,一个万一就是万劫不复。

这时候,

看到贰大爷刘海中想要说话,

他身旁的叁大爷阎埠贵急忙拉了下他,轻轻的摇了摇头示意他不要冲动,

院里的人见两位大爷不说话也都没说话,

气氛刹时间安静下来……

“怎么,壹大爷,你不该说点什么嘛”,

“刚才我可是见你说的挺畅快的”,

杨守义不急不缓的说道,

“你…你…你到底…想要怎么样”,

易忠海沙哑的声音响起,

“不是我想怎么样,而是你应该怎么样”,

杨守义的语气变得郑重,

“你说的这些,我无话可说”,

易忠海叹了口气,

“壹大爷,你跟其他人的事情我不想多管,也不屑于去管,你跟杨家的事情今天必须有个了断”,

“你说吧,我听着”,

“两个要求:第一,给我父母的遗像鞠躬致歉;第二,从杨家克扣的我要你三倍赔偿”,

“三天之内只要你能做到,咱们两家的事情就算彻底了了,不然咱们法院见”,

“对了,我劝你最好别动歪心思,毕竟今天在场的人可是很多的”,

说完,杨守义往后院走去……

全院大会,

“那个,三位大爷,我能不能把之前捐的钱拿回来,我们家还不如贾家呢”,

人群中一个声音弱弱的说,

“我也想拿回来,人家根本就不缺钱”,

“对啊,几天一次肉都够了吧”,

“必须退钱,以前的我就当喂了狗了”,

“贾家没钱能吃这么胖”,

“谁家能有她们家孩子长得壮”,

“三位大爷这是整天拿我们当傻子呢”,

……

叁大爷阎埠贵,

拿起刚才记款项的本子,

“大家按刚才的顺序过来把自家的财物拿回去吧,我这之前都记好了”,

秦淮茹跟贾张氏僵在原地,一句话都说不出口,心里想的是‘以后的日子不好过啦’,

等众人散去之后,

王主任从树影里走出来,

来到三个大爷面前,

“你们三个都跟我过来”,

说完转身向后院聋老太太家走去,

等所有人在老太太家坐好,

王主任‘碰’的拍了下桌子,

“易忠海,你是不是疯了,克扣津贴的事你都能做得出来,你是傻子嘛,那东西要想查,问一下街道就什么都知道了,你是不是猪油蒙了心了你”,

“你知道这件事如果被捅上去,会有多大的后果嘛,我跟你都要去吃花生米,罪名大的能吓死你”,

“告诉我这件事街道谁配合你的,就算你不说我也能查得出来”,

“是…是…是莫干事”,

“他有没有从中克扣过”,

“有,他每次都留下一半”,

“好,好的狠呐”,

“易忠海,我奉劝你,最好按照杨家小子的要求去做,人家都说了你做完这件事就过了,别自讨没趣,还有壹大爷你别做了,我是真的被你害惨了”,

“刘海中、阎埠贵,以后大院的事你们两个先商量着办,记住别去招惹杨家的”,

“我先回街道办处理我那边的事了,你们好自为之”,

“老太太,我先回了”,

对着聋老太太说了句,

王主任就快速的离开了。

聋老太太叹了口气,

“忠海,按照杨小子的要求做吧,你不用觉得委屈,如果你不做,我也保不住你,这么说你能听懂不”,

“老太太,这件事这么麻烦嘛”,

贰大爷刘海中还没想明白其中的关键,

“不是麻烦是危险,王主任处理不好,他明天就要进牢里”,

“你啊,还不如阎埠贵,如果不是他关键时候拉了你一下,下一个被杨小子‘撕破面皮’的就是你,这小子太可怕了,我老喽,能活一天是一天了,你们呐,别去招惹他”,

“行了,都回去吧,我要睡了”,

“老太太,多注意身体”,

“走吧走吧”,

从聋老太太屋里离开后,

易忠海心事重重的回到家,

壹大妈正坐在炕上,

“当家的,你这是怎么了”,

“先别说别的,我问你家里还有多少钱”,

“加存折的话差不多有4000吧”,

“这次彻底栽了”,

壹大爷叹了口气,

把大会上的事说了一遍,

“钱没了没事,你不会有事吧”,

“王主任既然说了能了了,就说明没事”,

“你算没算一共要多少”,

“傻柱那边我找机会跟他解释一下,杨家那边钱的话就要2700,米面要去街道问王主任才知道有多少”,

“你说你当初咋就财迷心窍了呢”,

“我那时候不是想着以后可以让杨家小子帮咱们养老,提前帮他把钱存起来嘛”,

“都怪我身体不行,拖累了你,呜呜…”,

“好啦,别哭了,都这么多年了”,

“那咱以后怎么办”,

“没事,我还能干个十年八年的,不行就去乡下领养一个孩子吧”,

“傻柱那边不行了”,

“我不知道,都这么算计他了,他不恨我就算不错了”,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你先睡吧,让我好好想想”,

易忠海忧心忡忡的一夜没睡,

天刚亮就在街道办门口等到了王主任,

“主任,我过来问下街道这边的情况”,

王主任把他拉到办公室,

“你在街道上说是嫌死的不够快嘛”,

“小莫已经让我打发出京了,钱粮收回来一部分,你先紧着杨家那边,老太太那我在想办法,我大概算了一下,10年米面差不多1200斤,最少200块钱,票的话我给你解决一部分,剩下的你只能去鸽子市了”,

“成,谢谢王主任,我老易欠你一条命,以后有事直说”,

“老易,咱们也是老朋友了,我肯定不会害你,记住杨家小子只能交好不能交恶”,

“我记下了”,

“这是小莫之前倒卖留下的钱票,你全部拿走吧”……

晚上,

聋老太太带着易忠海敲响了杨家大门,

杨守义打开门看着来人,示意‘请进’,

等易忠海对着杨父杨母的遗像鞠躬完之后,

几人坐在桌前,

杨守义把倒好的茶水递过,

“小义,这是2800块钱的现金还有800斤的米面票,其他的实在弄不到了”,

“那咱们两家的之前的事到这就算结了”,

杨守义不疾不徐地说完,又钱票里抽出一部分推到聋老太太面前,

“老太太,这300块钱、100斤米面票算是晚辈孝敬您的”,

见老太太想说什么,杨守义摆了摆手,

“您不用想太多,我父亲是个军人,您是军烈属,仅此而已,收不收随您的心意就成”,

“好哇,杨家后继有人啊,行,那我收下了”,

事情已经办完,

聋老太太带着易忠海回到自己家,拿出兜里的钱票递给了他,

“忠海,你拿着吧”,

“老太太,这…我不能拿”,

“行啦,我都快入土的人了,拿走吧”,

“老太太,我…我…我对不起您”,

“也怪我当初没能提醒你”,

“傻柱那边的事怎么样了”,

“我还没去见他”,

“记住,傻柱那边解释清楚就行,钱先不要给他,先拖着他,不然的话钱他留不住”,

“好,我记下了”,

“哎,那个傻柱子呦”,

“老太太,那我先回了”,

“嗯,走吧,走吧”……

黑暗遮掩着大地,

烛火点亮了归处,

易忠海的脚步声在杨守义耳中渐行渐远……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