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湖骑士(道之往事v)
79.道之(旧版)

魏震

玄幻 |  变身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79.道之

道之往事跨千年,蓝湖骑士是一篇

~

温老看了看远方,接着又说:“他向我讨教了三天三夜,关于地相之法,耕种,节气,历法,山川之变,大地之动,变后如何定?动后如何稳?……我一一解答。最后他问:‘以如今东福国大地之力,可供多少兵,用多少兵?何地用兵?’感觉此人心中有数,前来并非真正求教,而是确认和拜托。”

阎老已经知道是谁了,苏苏问:“是何人?”

“此人布衣前来,而立之年,心智老成。虽布衣为表,却气贯虹霓,义高云汉,虽有文人之貌,但能感到内有断蛟刺虎之力。陛下有此等人,东福之幸,百姓之福。”

“有此事,他没有报姓名?”苏苏。

“只有官贴,未问姓名。行礼后便匆匆离去,临走之前说日后东福国有劳老师了。”温老。

阎老微微的点了点头:“此人乃当今的兵部尚书道之,就是当时老夫帮助过的那个孩童。”

“哦,道之,未曾想而立之年竟然已是朝中重臣。”温老。

“这段时间东福国祸事不断,幸有此人。你我虽能推演天地变化之理,但在驭人上,却不及道之。”阎老。

温老感到道:“非常时期非常人出。”

“戒尺现,陛下的意思不言而喻。这么多年你我隐居山林,虽已垂垂老矣,但尚有余力,我看也该出来的。”阎老。

“这也是我此次前来的目的。”温老。

温老没有太多停留便离开了,他要去查看山川大地,为入朝准备。

剩下阎老和苏苏,阎老看着苏苏已猜到一二,便问:“今天突然回来,我想不是因为温老才回来的吧?”

“的确不知道温老到来。”

“若是朝中之事,从温老那里应该已有答案。”

“是的。”苏苏。

“你想问戒尺的事?”阎老。

“父亲,陛下为什么让道之把这把戒尺交给温老?”苏苏还有些不明白。

“不一定是陛下要交给温老。”阎老。

“也就是说,陛下把戒尺交给道之,而道之交给温老,这是为什么?”苏苏不理解。

“那把戒尺本来就是道之他们家的,陛下也许是想还给他家,希望道之用这把戒尺继续鞭策朝廷,鞭策东福国。”阎老。

苏苏似乎明白了:“道之把戒尺交给温老,是希望温老和父亲入朝为陛下分忧,父亲和温老年事已高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道之体会到陛下虽有意让父亲和温老入朝,但不愿强求,而道之来,道之是父亲的学生,父亲可以决绝。”

阎老微微的点了点头:“一方面吧。”

“另一方面是什么?”苏苏。

阎老转过身看向东福大地,嘴里念叨了几句:“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道之,道之啊道之……”(《道德经》第十五章,大意:善于行道之人,既微妙又玄通,深刻幽远,一般人很难理解,正是因为不了解,所以对他形容都很勉强:他小心谨慎,就像冬天沿着冰过河,处处留意;他触目警心,好像四周有强敌环绕,时时戒备,他庄重肃然,就像在人家宴席上做客,恭敬谦让;他举止洒脱,就像春天慢慢融化冰雪,超凡自然;他纯洁敦厚,就像没有打磨的玉石,乃他山之石,他旷远豁达,好像深幽空虚的山谷,清心淡薄;他平凡甚至浑浊,好像不清的水,因为他的多面让人感觉迷惑。)

父亲似乎想到了什么,又没有说出口,也许是时间不到,也许是还不确定。苏苏陪着父亲站了很久,忍不住问:“父亲一直没说,道之究竟是什么人?”

~

阎老徘徊了几步,嘴里又念叨了几下这个名字:“道之的曾祖父是地方士绅,家学渊源深厚,家族经营医药生意,本着救命不救寿的原则救助了不少贫苦百姓,百姓收成不好时,设粥厂保百姓免受饥饿,光景好时立学堂,普及百姓读书,因此道家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威望,每年春节方圆几百里的百姓会来给道家老爷子拜年。因为道家在,不但当地县令不敢胡作非为,所在州刺史都要忌惮他三分。”

“我们和道家有什么渊源?”

“渊源,那是在60多年前,你奶奶当时还未成婚,一次在探亲的路上,不幸遇见抢劫,劫匪见到少女起了歹心,杀了其他人正要侮辱,被道之的曾祖父遇见,救了你奶奶,并送她回家。你爷爷和你奶奶是指腹为婚,遭此大难,于是就接你奶奶到我们家,守孝期过后就成了亲,从此道家和我们家就有了来往。”

“后来呢?”苏苏迫不及待的问。

“好景不长,几年后罗巴国来犯,打到道之曾祖父所在的地方,县令吓的躲了起来,道之的曾祖父不愿罗巴兵乱杀无辜,知道那些蛮人只贪图钱财,便用主动交出所有钱财换取百姓的性命。

不久大瀛兵又来了,最后西禄军也来了,西禄军与罗巴军大瀛军在东福国打了起来,罗巴军大瀛军节节败退后,一天一只西禄军突然来到那个县城,县令感到奇怪,此地离东都较远,并非西禄军必经之地,已没有什么财富可以搜刮了,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来,又躲了起来。后来县令得知带领西禄军的将领是他妻子的同乡,便让妻子去相认,了解到他们不像罗巴军那样野蛮无理,于是谎称道家还藏了很多金银,士兵未得到钱财,就杀了道家的人。

“父亲,县令为什么要这样做?”苏苏恨恨的问。

“县令贪图钱财,时常欺压百姓,道家处处为百姓主持公道,碍于道家的威望,县令一直忍气吞声,所以怀恨在心,本想借此机会好好修理一下道家,搓搓道家的气焰。”

“按理说他们要的是钱财,即使没有钱财,没必要杀了全家。”苏苏。

“县令也没有想到那个将领会杀光道家人,不过这些都是百姓间流传的说法。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县令不知从何处得知道家有一本古书,表面上是一本兵书,实际上是一本论道之书,一本奇书,据说暗藏着天地阴阳之道,山川河流的演变之律,芸芸众生生存之法,星象学,相地术,相人术等都起源于本书。县令则听闻书中藏有一种巨大的力量,能助人间事,作战则战无不胜,为官官运亨通,治学学问便可登峰造极,传说家有此书,奇人必出,他想据为己有。得知道家人被杀后,夜里便偷偷流进道府真的找到了这本古书,正兴奋,突然看见西禄军的那个将领,其实那个将领真正的目的也是找这本奇书,县令很识时务,立刻把奇书献给了将领,占了道家田产,两人的关系就更加紧密,后来便称西禄军的将领是他的亲戚。”

“西禄军将领怎么知道这本书?”苏苏。

“那个将领当然也是东福国人,后来投靠了西禄军。想必将领杀家人的原因是道之的曾祖父宁死也不愿交出此书,怕书落入他国,就这样奇书被带到了西禄国。

当时道家小少爷,就是道之的祖父是东福军中一个前锋将军,传言在抵抗西禄军时战死,后来在百姓的帮助下养好了伤,回来得知家中发生的事后就消失了。多年后县令得知确实未死,县令便在江湖上秘密悬赏,无论过多少年百姓都记得道家的恩情,他祖父一直有百姓庇护,又过了十几年,江湖人终于发现踪迹,县令家从未放弃追杀道家人,得知道家人出现,赏金加倍。”

“家已经败了,为什么还要赶尽杀绝?”苏苏想不通。

“道家曾出过王子师,那把戒尺是当时的陛下赐予道家鞭策王子用的,其中一个王子就是当今陛下的祖父,后来道家告老还乡,临走前把戒尺交还给陛下,戒尺便传承到当今陛下,道家与陛下两家渊源很深,如果不赶尽杀绝,知道总有一天会再起来。”阎老。

苏苏被吸引住了:“后来呢?”

“江湖刺客又活跃起来,道家少爷只能四处躲藏。道家乃积善之家,不管过了多久各方都愿意帮助他们,当然也难免有贪财的小人,当时道家已经有孙辈,就是道之,县令得知后出10倍悬赏金,如同苍蝇见了血似的,江湖人追杀的更加猛烈。一天夜里,他们一路颠簸来到我们家,我们给他们安排了一个暂时安全的地方,他们知道江湖人迟早会追杀至此,没有久留,那天夜里我从星象中看到他们将有一难,他祖父年事已高,又有小孩,为了报答他家当年的救命之恩,就建议他们把孩子暗地里先留在家里。那时候道之还小,他天资聪慧,我教一些星象学。一年后江湖人不知从哪里打听到消息,就在江湖人到来的前一夜,他祖父赶了回来,看来他从天象中也看到异动,夜里我们站在星空下,讨论了一些星迹变化,第二天一大早星星刚消失,祖父带着道之离开了,后来去了他国,隐姓埋名。”

“父亲,区区一个县令怎么会有那么大的权力,陛下难道不知道吗?”苏苏。

“陛下也是知道的,而当初的那个县令在那个西禄国将领的扶持推荐下,加上有了田产后上下打点,早已不是县令了,官越做越大,后人更是官运亨通,家族势力大到甚至可以一手遮天,那个县令便是当今户部尚书的祖父。陛下即便知道,以他当时在朝廷的势力想要翻案也是很困难的,后来朝廷一直被尚书们把持,陛下自己都处于危机之中,翻案就更加难了。”阎老。

“原来是他!”苏苏。

“温老与为父都曾是当今陛下的伴读,先师乃陛下祖父的伴读,与道家之学也算是一脉相承,后来入朝辅佐陛下,尚书们他们自然容不下,陛下也无法,我便回到乡间教书育人,温老则隐居山林专注相地术。”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端午节赠粽子活动
活动以单次实际到账的VIP点为准;以点券的形式赠送VIP点,充值额越高点券到期时间越长。如:充值:500元赠送7500VIP点、充值:1000元赠送15000VIP点
活动时间:6月8日到6月10日
立即充值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