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我是大官人柴进
第五十六章 官盐私盐(旧版)

忙忙碌碌

同人 |  影视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吴用这时才道:“保正,何不将你的私盐渠道交上来,俺们现在又没有渠道和人手去做,若是将这个渠道恢复了,一年好歹有过万贯收入,也算是替山寨出了份力。”

晁盖是一直在暗中做私盐买卖。

这东西,利润大,风险也大。

查到了,是头目的话就是多半被判斩首之刑。

所以平时打点官府,买通地方豪强的钱都是不少。

现在借着梁山之威,打点上可以减少不少。

弄好了,一年可能不止万贯。

晁盖这时已经吃完了,抹了抹嘴,说道:“俺上山来,买卖自是停了。山寨处处要用钱,这一注买卖当然要说与大官人知道。教授,你这一回想的不差。”

吴用眼神中透出一点得意。

连亲上山的安道全都成了营官。

他吴用也是颇有名气的智多星。

居然就是一个中军校书都头。

总得想想办法,令大官人重视自己。

可能另一个时空的军师吴用,万没想到自己上梁山后,境遇会如此凄惨。

……

“大官人!”

一进聚义厅,晁盖和刘唐便是先向柴进行了个军礼。

“两位兄弟坐。”

柴进还了一礼,笑着令二人坐下。

自和吴用商量过后。

隔了几日后,晁盖又与刘唐商量了一下,都是觉得可以把私盐路线交出来。

刘唐原本就是晁盖放在河北的私盐伙伴。

把从北方盐场偷买来的盐贩卖到京东京西诸路。

从中赚取高额差价。

主要还是,大宋的官盐价格太高了。

众所周知,大宋是一个能执细精细化管理的国度。

度支部门不仅收税全覆盖,而且还能自己经营官店。

若一个买卖在开封干火了,很快会被官府收去官营。

酒类,盐类,铁业,还有诸多产业,都是直接控制在官府手中。

官盐价格之高,最少也是明朝的几倍甚至十余倍。

这就给了晁天王和赤发鬼刘唐私盐贩子赚钱的空间。

一般人是做不了这个。

有专门的辑私衙门,还有乡勇,村中豪绅,县衙门的三班衙役,押司,孔目,再到官员。

得把沿途的官吏买通。

和豪强有一定的关系。

自己还得有江湖声望。

然后有成熟的贩卖路线,从买入到卖出都有路子。

晁盖和刘唐经营多年,路子还是有的。

按梁山的声威。

这个事做好了,一年大几万贯的收入是有的。

蚊子腿肉也是肉不是?

“私盐买卖?”

柴进很有耐心的听这两人说完。

内心也是不无触动。

其实晁盖和刘唐可以把这些私盐线路留下来。

这些是兄弟们的私人产业。

柴进不可能要求众人上交。

但他们主动交上来。

说明这些时日过后,晁盖和刘唐等人,已经把自己视为是山寨的一份子。

这尤其令柴进感动。

“晁兄,你们一年贩卖多少,其利多少?”

“俺们一年能出三万挑,一挑百二十斤,买入是按十七文钱一斤,出售是比官盐便宜十来文左右,一斤能获利对半。但私盐买卖,每年得拿几万贯买通沿途官府官吏,衙差,豪强,打点无赖,地痞之类,是以每年落到手的,多则万贯,少则万贯也不到。”

三万挑,一挑能赚一贯多,一年净利就是三四万贯。

若是都能到手,也是和现在一个月的平安钱差不多。

可是这钱得分出一多半……

北宋这盐价,也是真黑。

明朝盐价,最低七八文一斤。

高不过十几文一斤。

已经有不少人替百姓说话,说是盐价过高。

明末也有不少出名的私盐贩子。

从古至今,最出名的私盐贩子就是黄巢和张士诚,都是做出了好大事业。

黄巢还差点成新朝开国君主。

他的马仔朱温就创立了后梁,过了一把皇帝瘾。

北宋的盐价,是最差的盐四十七文一斤,中档的五十多文一斤。

最贵的青盐六十多文一斤。

一个普通农夫,辛苦一天才赚七十文左右,差不多够买一斤盐。

一个五口之家,再省也得一个月吃好几斤盐。

因为这个时代,只有买盐这一个食盐摄入渠道。

不象后世,一包小零食里,可能一天的盐摄入量就够了。

食盐价格太高,已经成了百姓严重的负担。

私盐贩子也算是应时而生。

柴进喃喃道:“利润是薄了些……”

晁盖是有些汗颜。

不过大官人不愿抢掠百姓和客商。

只凭现在的平安钱收入,是不足以负担更大的局面。

第一个团,第二团,第三团,一直到五个团。

直到山寨建成万人大军的格局。

这得花多少钱?

晁盖不知道。

但他知道,应该是一个令人感觉到相当恐怖的数字。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