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爷爷,我真不想当皇帝啊
第0021章 大家一起种土豆(旧版)

菠萝斯基

军事 |  架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说好的五天,就是五天。

既然已经了解了事情的原委,朱允熥心里也就有底了,反倒是不急了起来。

虽然说起来,小命在对方的掌握中,但这事从根子上说,掌握主动权的却是自己。

一条人命,部族前途,不到最后,那小娘皮根本不敢鱼死网破!

所以朱允熥算是彻底安了心。

又在府里宅了两日,待到仓库里里的土豆已经冒出了绿芽,这才吩咐徐管事,让护卫们乔装打扮,一行人从后门出了王府,直奔郊外田庄。

前前后后不过七八天,再来时那一亩地已经被老余头一家收拾停当。

“见过王爷小老爷。”

见到朱允熥,提前得了信儿侯在田垄的老余头,见朱允熥下了马车,急忙上前施了一礼。

神情也很是恭敬。

就因为老余头知道,眼前这位可是老余家上下的贵人了。

那一日不但给补偿了两倍的田亩损失,就连十两银子的工钱也都提前支付了。

要知道,那十两银子,可抵得上老余家全家辛苦一年的收入。

而他们要做的,只不过是侍弄一亩地,家里其他的活计也都不会落下。

“老丈免礼吧。”

朱允熥伸手将老余头扶了起来,而后就开始了安排。

“种子要先切块,鸡蛋大小就好,唯一要注意的是每一颗种子上,最好都能有一支嫩芽……入土一尺,每一颗种子间隔也是一尺,而后覆上土壤就好。”

让人从马车上将种子搬了下来,朱允熥给老余家的几个男人仔细讲解了一番。

都是世代务农的人,虽说大字不识一斗,不过老余家的几个人,倒是很快就理解了朱允熥的要求。

老余头试着切了几个土豆,一瞧没问题,立刻招呼几个儿孙忙碌起来。

“王爷小老爷,小老儿斗胆问一句,这种的是什么粮食?”

检查了几个儿孙的工作,见没什么差池,老余头从田地里走了出来,壮着胆子向朱允熥问道。

“土豆,南洋传来的一种粮食。”

“南洋啊。”

虽然不知道南洋到底是什么地方,但老余头没好再问,免得惹烦了贵人。

“这粮食产量怎么样?老头子刚才估算了一下,这一亩地种下去,光种子少说也得有三百斤!”

这是最让老余头咂舌的地方。

三百斤,抵得上麦子一亩地的收成了。

“不好说,不过两三千斤总是有的吧。”

“啥?”

老余头眼珠子险些掉了下来。

朱允熥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从投入产出比来说,土豆其实比起小麦之类的作物,还要差上一些。

但是架不住亩产量大啊,在土地有限的前提下,亩产三千斤,就变成了一个了不起的数字。

同样的一亩地,同样的劳动汗水,将近麦子十倍的产量,足以让整个大明朝疯狂了。

“天爷爷,这……王爷小老爷,要不再多种几亩吧?这一季下来,怕是几年都吃不完!”

一旁的老余头一脸期待的看着朱允熥。

贵人自然是不可能诓骗自己的,说两三千斤,那一定就是两三千斤。

自家还租种了十几亩地,最多再有十天就能收割。

到时候不分昼夜,把那些田地都拾掇好,完全可以全部都种上这南洋来的土豆。

到时候也不用王爷小老爷再给工钱,只要收获的时候,分给自己家一亩地的土豆就好。

待明年再种上一季,到时别说大孙子娶媳妇了,怕是自己都能破天荒的纳一房小妾了!

万一老树开花,再给老余家添丁进口,那可就足以告慰先祖了。

“让老丈失望了,眼下只有这么多种子,要想多种,也得明年才行。”

朱允熥摇了摇头。

他何尝不想多种点,只是系统太过精明,就给了一亩地的种子,要想扩大规模,也只能等来年了。

余老头很是失望的悄声叹了口气。

不过毕竟是老实人,随后就把刚才的奢望压在了心底。

王爷小老爷是个好人,自己好好的帮他照顾这一亩地,来年肯定还会让自己帮着照顾。

如此一两年,等种子多了,再讨一亩地的种子来,肯定不是问题。

想着这些,老余头立刻请教起了之后该如何照顾这些土豆。

这些事情,系统给的培育手册上都有,朱允熥一股脑地说了出来。

“倒是和伺候麦田没什么区别。”

老余头听完点了点头,“小老儿知晓了,王爷小老爷就放心吧,只要雨水足,这亩地的收成肯定差不了。”

……

是夜,又是一封密折送到了朱元璋的御案上。

看着土豆这个有些陌生的名词,朱元璋虽然有些好奇,却并没有太在意。

不过心里却是高兴,自己的嫡亲孙子,确实不是在胡闹。

等抽出空来,出宫去瞧一瞧,这地里到底种的是个什么新鲜玩意儿。

将密折收起,而后又拿起了今日午间,燕王朱棣呈送的请归奏折。

说起来,老四其实是朱元璋极为看重的一个儿子,也就比太子朱标差了一丢丢。

储位的人选,朱元璋也是考虑过他的。

只是比起朱标来,这个儿子更重武功。

而大明朝连年征战,国库早已空虚。

饶是朱元璋这些年殚精竭虑,想尽了各种办法,但国家的财政也只能勉强维持。

治国多年的朱元璋最是清楚不过,大明朝在他之后的政策,只能是休养生息。

二十年太短,最好能有五十年的时间,让凋敝的民生好好恢复一番。

只有老百姓富足了,他打下的这座江山,才能彻底的安稳下来。

所以,从长远看,朱棣便不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只是决定是做了,但心底对朱棣多少有一些愧疚。

想着这些,朱元璋提笔在朱棣的折子上做了朱批。

除了同意让两个孙儿留在应天,更是罗列一堆赏赐,赐给燕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