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3之雨巷
第十章 我有(旧版)

平江夜雨

都市 |  商海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我想姜总是不甘心吧。嗯,好茶!”钟恒由衷地赞叹了一声。

“这是台湾的冻顶,钟老师如果喜欢,走的时候送你一罐。”

“那就多谢姜总美意了。”钟恒的直接让姜总愣了一下,这是钟恒进屋后她第二次惊讶了。

“钟老师为什么说我不甘心?”、

“姜总肯定不甘心,如果不是姜老爷子,胡总不会有今天的地位和金钱。就算他再聪明,有些事情,不是靠聪明就能得到的。”

“钟老师说得对极了。我现在最不爽的就是我爸的企业交给他的时候说了我们两个一起管理,结果我爸一过世他就夺了权。如果不是有些元老顾及爸爸的关系,还不知道会怎样呢。我现在就把控着财务和监事,他敢不听话,我就让他滚蛋。”姜总说得急了,拿茶杯的手都有些发抖。

“那您能得到什么呢?”钟恒慢悠悠地问道。

“我管不了那么多了,他不想让我好过,我就不让他好过。”

“姜总,您是个聪明人,而且从商经验非常丰富,又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这种两败俱伤的事我想也不是您的本意吧?”

“嗯?钟老师说这么多,是不是已经猜到了我会在你们的打款上做手脚?”

“我当然知道,但这不是我的单子,到时候收不收的上尾款于我来说毫无干系。不过,我知道的是,如果姜总真的这么做了,您跟胡总之间的矛盾会更加激化,我想这才是您为什么请我这个无名小卒进来喝茶的原因了。光靠一句姜灶,还不足以让您对我产生兴趣。”

“你很聪明,我就喜欢聪明人。那么钟老师说说吧,我该怎么做才能避免两败俱伤,最好是利益最大化呢?”

钟恒心中一动,有门。

“在说方案之前我能不能先问一个问题?”

“钟老师但说无妨。”姜总给钟恒续了一杯茶,笑吟吟地看着他。

“典雅目前是盈利状态吗?”

姜总摇了摇头:“不是,从08年金融危机到现在,生意并不好做。虽然国家出台了四万亿的刺激方案,但是绝大多数都在基础设施上,我们这个行业分到的订单很少。后来欧债危机,国家的出口受阻,很多企业过得比较难,间接也影响了家装行业。可以说,从08年到现在,典雅一直是亏损状态,因为不是上市公司,不需要披露报表,所以别人也就不知道了。这也是为什么胡海峰要找你们做内训的原因,他把希望全部都寄托在你们身上了。”

“那您觉得未来几年典雅的日子会好过一些吗?”

“应该会好过一些吧,毕竟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中国的家装市场还是很大的。”

“您说的没错,未来几年家装行业将会迎来一个爆发期,典雅的好日子马上就要来了。但是我不建议您把精力都放在典雅。”

“钟老师是在给胡海峰做说客吗?”姜总再一次提高了音调。

“姜总给我一个做说客的理由。”

姜总想了一下,不好意思地笑了。

钟恒又说道:“姜总是聪明人,知道家装行业会在未来几年迎来爆发期,那么家装行业的上游,也就是新房会在未来几年内大量出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三个:第一,国家四万亿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很大一部分是投入到了交通运输方面。交通的便利势必会带来房价的上涨,这个是有目共睹的一件事。第二,经济危机虽然已经过去,外贸环境却依然不容乐观,拉动内需仍然是目前的重中之重。对于国家而言,拉动内需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房地产,因为这个行业牵扯到的上下游行业实在太多了,比如建材、石化、家装等等,还不包括因此衍生出来的第三产业。第三,房子建好了,得卖出去才能赚钱。所以未来几年的渔轮会围绕着房子,不管是丈母娘理论还是三十而立的老观点,都会把房子的话题给炒起来。哦,对了,还有一点,对于中国的老百姓而言,目前最稳定的保值方式就是房产,因为里面有太多的附加价值,比如户口、学区、医疗、福利等等。老百姓没得选。”

话说的有点多,钟恒停下来喝了口水。

姜总笑了:“以前听别人说过类似的话题,不过都不如钟老师剖析地清楚。那依钟老师的看法,我该做点什么?”

“那要看姜总想玩多大的了?”钟恒笑嘻嘻地看着她。

姜总被看愣了,一时之间不知道钟恒什么意思。

“大如何,小如何?”

“小的话吗,很简单,姜总手头有多少现金,就买多少现金的房子,然后囤个两年到三年,我保姜总到时候赚翻一倍。”

“那大的呢?”姜总呼吸有些急促。

“知道杠杆玩法吗?召集一些同道中人,将资金聚在一起,找那种即将封顶的楼盘,只付首付,一次性将一栋楼全部买下来。因为这个小区的楼就那么多,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减少,势必会引起价格上涨,你都不需要办理过户,在开放商交房的时候就可以以高出一成的价格卖出,前后可能只需要一个月。”

姜总摇了摇头:“你这个太理想化了吧,先不说有没有这样的楼盘,即便有,万一要是赔手里怎么办?”

“姜总考虑的是,不过这个只是方法之一,不同的楼盘有不同的玩法。姜总是做家装起家,肯定知道建筑行业里面工资赊欠、材料款赊欠是常有的事。有的开放商为了回笼资金,会暗地里将一部分房产半价销售,这个时候接盘进来,囤个半年,再以市场价卖出,就可以大赚一笔。”姜总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还有一种方法,专门研究政策,知道政府的规划,比如建桥修路,重点学校的设立与搬迁,而这种的利润是最高的,同样的,难度也是最大的。”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钟老师年纪轻轻,懂得不少。您说的第一种方法风险有点大,第二种方法需要碰运气,还得关系过硬才行,至于第三种嘛,呵呵,有点难。不是说丧气话,我们也想知道政府规划,但是我们没有资源啊。”姜总摇了摇头,叹息道。

“我有。”钟恒平静地说道。

“什么?”姜总叫了起来。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