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资高手在都市
第63章 股市陷阱之牵强的因果律和短视心理(旧版)

从本章开始听

第66个心理陷阱就是不信任样本与概率,这里说的还是一个概率问题。

就比如一个箱子里,只有一个白球和黑球,那么你摸到白球的概率就很高。

相反,箱子里只有一个白球,还有99个黑球,那么你摸到白球的概率就很低,这个道理可以使用在股市上。

市场中有几千只股票,这其中不排除有超级大牛股的存在,但是投资者不一定能够猜对。

而如果你把投资个股换成投资板块的话,那么胜率就要大得多。

因为市场上板块的数量要远小于个股。

而进一步推论你把投资放在指数上的话,那么胜率会进一步增加,因为指数的数量要小于板块数量。

第67个心理陷阱就是对股市中的损失心有余悸。

投资者一旦在市场上遭受损失,就会留下心理阴影。

在股市大跌之后,许多人心里想的是,万一情况变得更糟该怎么办?

此时的投资者往往会因为被股市伤得太深,而在内心中生出一种排斥感,就好像一早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每一次回头来看,许多人都对自己没能在底部抄底而扼腕叹息。

但是,当投资者每一次身处下跌的过程中时仍然会选择夺路而逃,这其实就是大脑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在作怪。

因为这是刻在人类基因中的东西,就好比原始人被某些野兽所伤害,那么下一次见到这种野兽就会远远的避开。

而在资本市场中,如果投资者无法克服这种心态,那么就会反反覆覆上演追涨杀跌,底部割肉高位又重新进场的悲剧。

资本市场被创立的这几百年来一直在上演着这样的轮回,而绝大多数投资者也在这样的轮回中,彻底葬送了自己的财富梦想。

第68个心理陷阱就是倾向于自己熟悉的股票。

作者说买股票做投资的时候你更喜欢买一个熟悉的公司,但是投资者也应该客观衡量这个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是否已经发生了改变。

比如在20年代海外的铁路和电力都是属于新兴产业,而到了如今如果有人再说这两个行业是新兴行业,那么绝对没有人会相信。

所以在投资这件事上,一定也要跟随住时代的脚步。

第69个心理陷阱就是牵强的因果关系。

在海外的资本市场中,有著名的裙摆理论,这指的就是女性的裙子越长,那么资本市场走势越差。而女性的裙子越短,则基本上处于牛市。

这种理论早已被证明是不科学的,因为裙摆和资本市场之间几乎没有联系。

其实,这种牵强的因果关系就是投资者为了应对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而强行捏造出来的因果律而已。

第70个心理陷阱就是喜欢眼见为实。

虽然股票是世界上唯一能够有效战胜通胀的资产,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不会相信,因为很多人都喜欢眼见为实。

比如你身边的朋友或者邻居在某种资产上赚了钱,你才会相信这种资产的确能赚到钱。

而这十几年来,普通人能在股市上赚钱的少之又少,以至于绝大多数人认为,股市就是一个败家的地方,甚至把股市和赌场画上了等号。

很多人甚至认为投资股票是和赌博一样的呃习。

但这种想法是极其荒谬的,因为股市这几十年来的收益率并不低。

而那些公募基金更是年化普遍在15%以上。

但是绝大多数普通人对这种收益率视而不见,其根本原因是因为身边的人并没有在股市中赚钱的经历,所以他们普遍相信,股市不能赚钱。

第71个心理陷阱就是自命不凡。

这些人总觉得自己要比别人水平高,这一点从一项调查中就可以看出来。

90%的司机认为自己的开车水平都要比平均水平高,但这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

而在投资市场中,有些人总觉得自己天赋异禀,但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接受市场残酷的毒打,最后黯然退出市场。

第72个心理陷阱就是过度勤奋。

投资并不是一个谁去的早就能够吃肉的地方,投资讲究的是时机。

就比如海外90年代开始,互联网就已经欣欣向荣,但绝大多数人都倒在了2000年的互联网股票大跌中。

而我们现在知道互联网股票真正的机会是出现在08年之后。

所以对于一个新兴产业不可以心急,要冷静的等待出现最佳的买入时机。

第73个心理陷阱就是忽略远期。

投资者往往只在乎股价短期的上涨,而很少在乎股价长期的趋势。

这一点很好理解,因为人都是需要及时反馈的,很少有人能做到延迟享受。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